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唯理论、经验论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如题所述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可以通过记忆,思考和加工等步骤,上升为理性认识。
所以,一般理性认识要高于感性认识,但是辩证的看,理性认识未必一定比感性认识来的正确,人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不如直觉来的对头。

1,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的正确性。完全否认感性认识。突出的表现是一种教条主义:只相信书本,不相信自身和他人的感受与经验。这就像郑人买鞋,只相信尺子,不相信自己的脚,这样完全忽视感性认识的正确性,当然是不辩证的。

2,经验论,正与唯理论相反,对他人的书本不屑一顾,只相信自身的感觉和经验。看起来似乎实在的很,眼见为实。但是这样的眼界非常狭隘,把自己的认识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画地为牢,闭门造车,造成很片面的认知,并且无法提升。而且自身的感性认识出现错误,无法通过书本等权威手段予以纠正。辩证法要求对事物要有全面的认识,所以这样也明显不符合辩证法的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2
这里不妨拿学生的作业为例,回答这几个问题:
感性认识:世界上最讨厌的东西就是作业!

理性认识:从儿童发展理论讲,启发心智的游戏远优于枯燥重复的作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2007年中国青少年人口详数”调查研究显示,全国小学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约为23527.68万人。其中,小学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为10564万人,初中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为5736.19万人,高中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为4527.49万人,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超过2700万。”有多少学生,作业改革就将惠及多少未来的希望。

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情感饱满,语气强烈;理性认识运用数据,说理明确,有根有据。同时两者表达的意思有重叠,也有差别。感性认识中,“作业”的定语是“世界上最讨厌的东西”,缺少一分为二的辩证。理性认识中,将反对的对象明确确定为“枯燥重复的作业”,并提出“作业改革‘。

唯理论忽视了人的情感和感官认知;经验论缺乏想象;教条主义缺乏灵活性;经验主义应本能地排斥”手可摘星辰“这样的夸张表达。(决不能认为,幸运地捡到一块陨石就是人把星星从天上摘下来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