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到底是什么意思?貌似现代和古代的意思不一样?

如题所述

牌坊,简称坊,类似于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更被海外当作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牌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氏族聚居村落入口处的门型建筑。早期的牌坊非常简单,就是两根立柱加上一块横木,较多地注重作为大门的实用价值。汉代以后,中国的城市建筑渐渐形成一定格式,在城中有里坊,里坊有坊墙坊门,犹如城中之城,类似如今的居住小区。据历史文献记载,里坊中如果出现好人好事,便须在坊门上张贴通告,以示褒奖,由此坊门衍生出了新的功能。人们为了能使坊门上张贴的褒奖告示长存,就用更加坚固的材料另外制作坊门,篆刻褒奖事由,这就是今日牌坊的雏形。
到了宋代,里坊制度逐渐被打破,包围里坊的坊墙被拆除,坊门就逐渐失去了作为出入通道的作用,而成为纯粹的装饰建筑,而其建筑形式也日趋复杂优美,从最初作为坊门的一间两柱(即一块横板两根立柱)发展到后世的五间六柱十一楼坊(即六根立柱五块横板,横板及立柱上方还建有斗拱屋顶的结构,如北京正阳门外前门大街上的前门五牌楼),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牌坊。 牌坊的分类,从修建位置和功能的角度分为:街巷道路牌坊、坛庙寺观牌坊、陵墓祠堂牌坊、桥梁津渡牌坊、风景园林牌坊等不同类型
从建筑材料的角度分为:木牌楼、砖牌楼、石牌坊、琉璃牌坊、砖石合造牌坊、木石合造牌坊等类型
从建筑格局的角度分为:一间两柱一楼坊、一间两柱三楼坊、三间四柱三楼坊、三间四柱七楼坊、三间四柱九楼坊、五间六柱五楼坊、五间六柱十一楼坊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牌坊,汉族特色建筑文化之一。
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 "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
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