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六艺指什么

如题所述

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1、礼:礼节,有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2、乐:乐舞,有六乐:《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

3、射:军事射箭技术,有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4、御: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有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5、书:书法,有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6、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技术,有九章: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

扩展资料:

早在原始社会由蒙昧的群婚时期走向中级阶段的血缘家族的班辈婚时期,礼已产生。燧人氏是为礼以教人使人有异于禽兽的第一人。古籍中有关尧舜时期实施教育的记述,也反映了礼教的这一发展变化。

乐的产生和礼一样早,在原始社会,乐的教育尚可普及于每一个氏族成员。到了奴隶社会,乐与礼为奴隶主阶级所垄断,乐与礼互为表里。”

射、御是军事训练,也是体育训练。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发明了弓箭。弯弓射箭既是为了狩猎,也是为了和其他部族争夺生活领地。而后者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于前者。射、御在西周的国学和乡学中都是重要的科目。

六艺教育中的书数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至少有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六个方面。涉及了天文、历数、五行、占卜、地理、测量、几何、算法等自然科学知识及技术,还有宗教知识及技术。

远古的先民们,由于对日月星辰的自然崇拜,孕育了最初的天文知识。随着族外婚的产生与农业、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又产生了历法、数学等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1、诗六义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2、当代说法
  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这些名称在先秦时就已经出现。《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 ,曰颂。”《毛诗序》明确提出“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对于“六义”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在唐以前,并没有把“风”、“雅”、“颂”作为《诗经》的三种体裁,“赋”、“比”、“兴”作为《诗经》的三种表现方法。
  3、风雅颂简介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按不同乐调的分类;
  “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对于“雅”的认识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中央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诗经“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4、赋比兴简介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15-03-30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汉族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伐柯》、《东山》、《鸿雁》、《灵台》、《氓》、《七月》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此处“说”并不通“悦”字。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第3个回答  2014-05-02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还有一种说法,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第4个回答  2013-12-18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不但讲了教育的目的,而且讲了教育的内容。孔子讲“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礼,主要指德育,“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就站不起来,不能做人。乐,不仅仅指美育;礼是外在的,乐是内在的。乐使大家彼此相亲,礼使大家彼此相敬;乐使大家彼此相同,礼使大家彼此相异,这在《礼记?乐记》中讲清楚了。射,射箭;御,驾车;两者合起来就是体育和劳动;书,各种历史文化知识;数,数学。用现在的话讲,大体上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