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的诗

如题所述

1、《烈女操》

唐代: 孟郊

原文: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译文:

雄梧雌桐枝叶覆盖相守终老,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

贞洁的妇女贵在为丈夫殉节,为此舍生才称得上至善至美。

对天发誓我心永远忠贞不渝,就像清净不起波澜的古井水!

2、《古别离》

出处:唐代: 孟郊

原文: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译文:

临近分别的时候牵着止夫的衣服问道:这次你到哪儿去?

我不会责怪你回来迟了,你千万不要到临邛那里去。

3、《春雨后》

出处:唐代: 孟郊

原文: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译文:

昨晚听到了小雨淅淅淅沥沥落下的声音,是上天想唤醒这些还在沉睡中的万物吗?

什么东西最先知道春天来了呢?庭院里的小草已经争先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尖芽。

4、《巫山曲》

出处:唐代:孟郊

原文: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译文:

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5、《织妇辞》

出处:唐代: 孟郊

原文: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译文:

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

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

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

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第2个回答  2020-03-17

孟郊的诗有:《游子吟》、《洛桥晚望》、《登科后》、《游终南山》、《寒地百姓吟》。

1、《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话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2、《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白话译文:初冬的晚上,天津桥下的寒冰刚刚冻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没有行人,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 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赏析:此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寒冰初结、路无行人、榆柳萧疏、万籁俱寂的萧瑟气氛,最后一句将视线延伸到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展示了盎然的意趣。

全诗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3、《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话译文: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赏析: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

4、《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白话译文: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

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赏析: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全诗险语惊人,笔力遒劲,气势雄浑,于写景之中寓以深意,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5、《寒地百姓吟》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⑽。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⑾!

白话译文:穷苦人屋子里没有炉火,只在临睡前用柴火烘热地面。夜半烘过的地方也冷了,都冻得站起来叫冷。不知从何处而来的似箭的寒风,带着呼啸像棘针一样刺入肌骨。到了凌晨霜气袭来,冲破四壁而入,那冷酷的苦痛无处可避。

富贵人家夜宴时敲钟,烹烧食物的香气到天亮时还氤氲不散。受冻者愿化作扑灯蛾,宁愿被烧死也要冲向富贵人家饰有华彩的灯烛。可惜富贵人家的灯烛也被纱罗所阻挡,千万次飞越也无法挨近。

飞蛾终于倒头落地而死,死后还有被跳舞嬉戏的富贵者所践踏。那些嬉闹践踏飞蛾的人是谁呢?凡是正直的人听了以后,一定会对此忧心忡忡。

赏析:此诗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寒地之夜,贫苦人民和富贵人家悬殊的生活处境,鲜明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意境凄凉婉转,充满幽愤悲怆之情。

第3个回答  2014-09-22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结爱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孟郊 作品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注释】
  ①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雌雄同株。
  ②殉:以死相从。
  【简析】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
  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同时以古井水作比,称颂妇女的守节不嫁。此诗内容或以为有所寄托,借赞颂贞妇烈女,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然而,就全诗看,从题目到内容的全部,都是为了明确的主题的。就诗论诗,不能节外生枝,因此,不能不说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糟粕的,应予批判。 [1]
  《怨诗》
  怨诗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韩愈称赞孟郊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贞曜先生墓志铭》)。说得直截点,就是孟郊爱挖空心思做诗;说得好听点,就是讲究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很重要的,有时竟是创作成败的关键,比方说写女子相思的痴情,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不同诗人写来就各有一种面貌。薛维翰《闺怨》:“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不笑不复语,珠泪纷纷落。”从落泪见怨情之苦,构思未免太平,不够味儿。李白笔下的女子就不同了:“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长相思》)。也写掉泪,却以“代言”形式说希望丈夫回来看一看,以验证自己相思的情深(全不想到那人果能回时,“我”得破涕为笑,岂复有泪如泉?),可这傻话正表现出十分的情痴,够意思的。但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使“太白爽然若失”(见《柳亭诗话》)。何以要“爽然若失”?因为武后已有同样的构思在先,李白自觉其诗句尚未能翻出她的手心哩。
  孟郊似乎存心要与前人争胜毫厘,写下了这首构思堪称奇特的“怨诗”。他也写了落泪,但却不是独自下泪了;也写了验证相思深情的意思,但却不是唤丈夫归来“看取”或“验取”泪痕了。诗也是代言体,诗中女子的话却比武诗、李诗说得更痴心、更傻气。她要求与丈夫(她认定他一样在苦苦相思)来一个两地比试,以测定谁的相思之情更深。相思之情,是看不见,摸不着,没大小,没体积,不具形象的东西,测定起来还真不容易。可女子想出的比试法儿是多么奇妙。她天真地说:试把我们两个人的眼泪,各自滴在莲花(芙蓉)池中,看一看今夏美丽的莲花为谁的泪水浸死。显然,在她心目中看来,谁的泪更多,谁的泪更苦涩,莲花就将“为谁”而“死”。那么,谁的相思之情更深,自然也就测定出来了。这是多么傻气的话,又是多么天真可爱的话!池中有泪,花亦为之死,其情之深真可“泣鬼神”了。这一构思使相思之情形象化,那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将成它可靠的见证。李白诗云:“昔日芙蓉花,今为断肠草”,可见“芙蓉”对相思的女子,亦有象征意味。这就是形象思维。但不是痴心人儿,谅你想象不到。可见孟郊写诗真是“刿目鉥心”、“掐擢胃肾”,读者不得不承认韩愈的品藻是孟诗之的评了。
  “换你心,为我心,始知想忆深”(顾夐《诉衷情》)自是透骨情语,孟郊《怨诗》似乎也说着同一个意思,但他没有以直接的情语出之,而假景语以行。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样写来更饶有回味。其艺术构思不但是独到的,也是成功的。诗的用韵上也很考究,它没有按通常那样采用平调,而用了细微的上声“纸”韵相叶,这对于表达低抑深思的感情十分相宜。
  《征妇怨》
  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
  罗巾长在手,今得随妾身。
  路尘如得风,得上君车轮。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长在眼。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第4个回答  2020-04-0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