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辩证过程是怎样的?学习这一原理有何指导意义?

如题所述

认识的辩证运动就是实践与认识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展开和运动,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

认识是主体发现客体对主体有所作用和影响后,感知组织在思维组织产生的认识意识的指挥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收集目标客体的属性和规定知识,发现主体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现实危机、矛盾和问题,探索通过主体行为解决主体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意向、方法、路线、和方案的行为。

扩展资料

如果思维组织根据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全部知识的分析处理,不能够判明作用和影响主体的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何种价值和意义,思维组织就会根据感知组织过去获得的经验知识,产生出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的指挥感知组织主动收集有关客体的知识。

以发现客体对主体的生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发现主体所面临的生存矛盾和问题;发现客观现实对主体生存和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发现通过主体的具体行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目的的意向;路线、方案和命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认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9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样两飞跃构成的。
a.从实践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b.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补充、升华、创新)
c.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一步步深化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B.意义:
a. 从理性认识到认识的过渡(第一次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告诉我们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去粗求精,这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
b.从实践到认识(第二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还不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要完成对已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还需要有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也是更重要的能动飞跃。我们要意识到,不仅要注意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应保持美好的心境、坚定的信念等,来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
c.从认识到实践,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就必须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所以我们应深入人民群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5

一、过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样两飞跃构成的。

1、从实践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2、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补充、升华、创新)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一步步深化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二、意义:
1、从理性认识到认识的过渡(第一次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告诉我们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去粗求精,这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

2、实践到认识(第二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还不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要完成对已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还需要有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也是更重要的能动飞跃。

我们要意识到,不仅要注意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应保持美好的心境、坚定的信念等,来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

3、从认识到实践,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就必须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所以我们应深入人民群众。

扩展资料

认知方式:

人类已知的探索事物变化发展中认知方式有六种,于外在表现为六欲,即是我们常说的色、声、香、味、触、法,而七情则是内于外的自身个人情感的自然表露,即为医家所说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在已知的人们通过六种方式认知世界中,法是最接近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波动的词最常见的为“感”,即"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对于感的认知,古人们认为“感”即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

外部事物于人自身必会有个人情绪夹杂于中,所以,古人则更深入的认为,法是最接近事物本身的,而当把心去掉,仅剩这个“咸”字时,就可表示真实事物的抽象表征。故可谓无心则为“感”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