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咏柳》中诗人为何要用杨花这一意象?

如题所述

杨花不同于一般花瓣片状,而呈絮状,使得杨花很容易随风飘零,飘忽不定,行踪难觅。这一特质常常让诗人们用来表示一种贬义,多指人的轻薄,无行,难以信任。谢逸《花心动·闺情》里说“风里杨花轻薄情”,龚孝迈《湘春夜月》里说“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都是这个意思。人们常把情感不专一的女人 叫作‘水性杨花 ’,在文人的眼中,杨花到底是不一样的。松是苍劲伟岸的,菊是清新淡远的,莲是高洁秀美的,竹是虚中多节的,梅是贞丽耐寒的,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是文人君子的比德之物,它们代表是人的美好的人格气质。而唯独杨花是轻薄,这同杨花的固有的特质分不开,它的飘忽不定才引得这些文人的鄙视。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云:“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此诗以柳絮与葵花作比,“历以花为美,有取心向日,孤忠类臣子,恒性若有德”的向日葵与随风飘荡的柳絮,轻贱分明,天地之别。“颠狂柳絮随风舞”柳絮借风力更让人觉得柳絮见风使舵,得风生力。晏几道更是一语道破小人的特质,“人情却是柳絮,悠扬便逐春风去。”曾巩的《咏柳》云:“乱条犹未变初黄,倚作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势力小人得势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殊不知 “天地有清霜”,言外之意也就是在嘲讽得势小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21
曾巩《咏柳》赏析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说明】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解释】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第2个回答  2014-05-21
说到春天就想到柳树
第3个回答  2014-05-21
yuiyui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