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什么?和其他宗教有什么区别?

请详细说明。谢谢!

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的高度概括是‘四法印’,即: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的‘行’指一切有为之法,因缘形成的一切事物。有形的色法和无形的心法皆属行法。‘无常’粗分讲,有生就有灭,变化无常;细分讲,任何事物都无一刹那的恒常,在一刹那之间起著生灭的变化。前一刹那的我,已非此一刹那的我。生即是灭,生中包含著灭,生与灭之间,没有刹那的间隔。任何事物若有刹那的不变状态,就意味著「常恒’。‘有漏’的‘漏’指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烦恼是诸苦之根源。大海行船,就怕船上漏水,漏水的船,若不及时堵塞漏洞,定会沉船。人的烦恼,就是使人下堕之因,下沉苦海之因。凡受烦恼心影响的任何思想行为都结苦果。诸法无我的‘我’,指一切事物的不依因缘的独立自性和实际存在的规定性,任何事物包括自己都是众缘形成之物,并无任何自性(我)实际存在的规定性,所以是诸法无我。‘涅槃’是指生命消除烦恼,脱离业力轮回的自由平静状态,是苦海的彼岸,是世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恶业报不虚,珍惜难得的人身,皈依三宝,戒恶行善,下世求得人天之身,享人天之乐,——这是下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得人天之乐,也终究无常,要想常乐,就要出离苦海。因此,修德修慧,追求脱苦涅槃,——这是中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轮回无穷的生命逻辑中得出一切众生曾经是自己的父母的结论。为报父母之恩,放下自己的享乐,尽心尽力,为众生的利益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利乐众生,一心一意追求成佛——这是上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佛教共分大小二乘,小乘的价值观是约束自己诸恶莫作,大乘的价值观是无我无私,奉行诸善,利乐众生。佛教和其他宗教之间的根本差别是,有的宗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生命和万物的创造者,造物主,人类的拯救者,救世主,一切苦乐靠上帝。佛教认为众生的业力创造世界,也创造自身。世界上没有造物主,生命自己是自己的创造者、拯救者,觉悟要靠三宝的启示,离苦得乐要靠自身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2
人生观,命运完全在自己手上,因果报应。宇宙观,时间空间解释暂时而有,因缘和合而生,不用追究天文。价值观,佛陀叫我们认识离开痛苦的重要性,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死亡和死亡后的去处这两个问题,佛教注重有正确的知见去生活。通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波罗蜜,可以得到快乐的生活环境及身体。断恶修善为最主要,更高的追求就是成佛,融入圆满的真心本性。
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需要信真主,真主就会救你,带你去天堂。需要行善。
印度的婆罗门教虽然有六道轮回的观点,但是没有找到一切众生轮回的根本,所以没有办法跳出轮回。
佛教里面的死亡可以推迟,也可以变得很舒服。来世的出生地靠自己的业力,也可以靠愿力。如果已经断惑证真,那就超出三界,跳出六道轮回了。
第2个回答  2013-11-22
你知道 你在用电脑吗 ? 这个知道 就是你我的 本来面目 ,佛教称作 如来,觉,空性,自性。 这个自性是 一切万有的载体, 万有 从中生,从中灭。 而这个觉性是如如不动的 不生不灭的。一般人都认为肉体是自己 ,却不知道 这个 知道才是真正的自己 ,肉体不断的生灭, 真正的自己却不生不灭。 众生所有的 自性都是同一个 。所以 当你契入自己的空性的时候 ,你就契入到 一切众生的空性 ,当你体证到自己的本来时 ,你会觉得万有同时在你“身内”生灭“ ,你无所不知而又一无所知。 你会感到你就是整个宇宙 ,宇宙就是你 。 此即为佛教的一真法界。 道教的 天人合一。伊斯兰教的 与真主合一了。基督教的 上帝。
第3个回答  2013-11-22
我以前发过一贴,像不了解佛教的人介绍佛教的理论要点,你可以去搜一下。佛教是一套思想体系+实践理论,其实不是宗教,后人迷信,搞成宗教了。
第4个回答  2013-11-22
一切唯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