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是首什么诗还有几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您好!床前明月光:出自李白《静夜思》,此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
唐朝诗人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易被错误理解。正确解释: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
(井栏,不是“床”唯一的注释)
作品注解
(1)题目: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2)床:五种说法。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 一种坐具)。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
明亮的月光洒在河床前的水面,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晶莹霜亮。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北方远方的家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8
按体裁是五言绝句,按内容是思乡
静夜思
唐朝诗人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2个回答  2013-12-08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