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满清当初坚持不入关,历史会是怎样的呢?

如题所述

很多国人反感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这段历史,因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近代史,满清统治下的中国被列强的坚船利炮炸开了国门,被动着踏上了融入世界的这段屈辱历程。天朝上国的大门打开之后,满清政府的软弱导致了列强随意践踏和侵略着我们的土地,一而再再而三的丧国条约,使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

中学时代刚刚接触历史这门学科的时候,从人类起源的了解,再到中国近代史的窥探,我似乎嗅到了一股丧权辱国的味道。明清之前的千百年,我国作为东方的古老大国,一直在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至少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沦落到遭受外来列强侵略沦丧的地步。可当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老祖宗几千年的基业似乎都在一夜之间破碎了,不由得清朝背起了导致中国侵略的这口大锅。


清朝在中国屈辱的近代史这一角度来说,确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清朝的落寞和统治者的腐朽,导致了中国沦落到了落后挨打的局面。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全权将这个责任抛在满清政府头上,因为除了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之外,还有就是几千年来封建统治的弊端。恰好清朝处在的特殊位置——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让满清政府很自然、很顺畅地成为了被国人唾弃的对象。

清朝的统治,源自于清军入关

关于“清军入关是中华民族的不幸,还是万幸”的这个问题已经历来已久了,因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所以基本上在国人的观点当中,清军的入关,是中华民族的不幸,当然也是中华民族的大幸。

大家其实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换作是大明王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那么明朝统治者所肩负的压力又将是如何?在明朝统治者的带领之下,明朝究竟能不能够带领当时的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呢?

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换做任何一个封建朝代,都不见得会逃脱清朝所面临的一切。因为封建社会的弊端,在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下都能够有所体现,而且明朝相对于清朝来说,晚期已经出现了不可改变的灭亡端倪。

清承明制的基础上,清朝前中期的几代皇帝都很励精图治,他们大刀阔斧的改革着前朝留下来的弊端,之所以将清朝称之为是封建君主专制的顶峰时期,那是因为封建时期在清朝达到了最后的“中兴”。让明朝站在清朝的位置上迎接着近代史的来临,恐怕被欺负的程度会更加深刻。

当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于煤山自缢,自此,三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结束。紧接着,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很快便在吴三桂和满清的夹击之下快速覆灭,至此,满清登上统一中国的历史舞台。

清军入关,清朝建立→万幸大于不幸

01

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是历来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王朝,大家不要对元朝统治时期的中国领土产生错觉,唯有清朝统治下的中国领土,才是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王朝。如今中国900多万平方千米的金鸡领土,是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版图不无关系的,简而言之,没有清朝,何来中国如今的版图一说呢?除此之外,清朝鼎盛时期的人口至少上亿,而纵观清朝之前的中国人口,明朝人口达到顶峰也才6000余万,清朝“康乾盛世”的出现,首次将中国人口数量推到亿的单位。

02

清朝政治相对清明,虽然很多人都说清朝的康乾盛世只是纸面上的盛世,很多底层人民依旧挣扎在死亡的痛苦边缘,但这似乎历来都是封建王朝所没能避免的弊端之一。同样是在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之下,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虽然算不上政治最清明、统治最清廉,但绝对不是最坏的朝代。

清承明制之下,和明朝相比起来,清朝很明显没有宦官作乱,外戚擅权更是无从说起,和明朝那些奇葩帝王相比起来,清朝的十三位帝王当中也并没有出现过荒诞淫乐的暴君。尤其是在康乾盛世期间,清朝出现了持续134年的盛世局面,和汉朝的文景之治(50年)、隋朝的开皇之治(24年)、唐朝的贞观之治(23年)相比起来,康乾雍盛世实在是可圈可点。

03


虽然是少数民族统治,但在民族问题的处理方面,满清政府的措施可以说是十分得当的,而且这些措施执行下来的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众所周知,我国自秦朝建立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且在历史上的个别几个朝代还出现了民族混乱的局面,如果想要真正实现国家大一统,那么民族关系就必须要被重视起来。

汉唐时期的中国处于最鼎盛阶段,但即便如此,因为民族问题而发生的征伐战役依旧是不断连连的,结果并不涉及到谁胜谁败?只能说是两败俱伤;宋明时期,国家政府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更是冲突到了极点,以至于最终演变到了如火如荼且不可收拾的极端场面。

清朝在民族问题上也是保持着“民族共和”的观点,而且在清朝统治期间,这一民族政策避免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各民族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团结和安定。在清末立宪新政之内,清朝政府首次提出了五族共和的雏形,即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

清朝存亡,关系着汉地十八省的存亡

清朝正式建立之后,接手了明朝统治下的十八行省,这十八行省在明朝时期的雏形是“两京十三个布政使司”,只是清政府将湖南和湖北从湖广承宣司分离了出来,后来又将南直隶分为了安徽和江苏,陕西行省分离出了甘肃,这就是十八行省的来由。

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区域,东北三省是满人生活的区域,而这汉地十八行省,都是汉人的生活区域。清军入关之前,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宣布了大明王朝的灭亡。但当时盘踞在中原的三个政权依旧林立,他们分别是大顺政权,大西政权和南明政权。

这三个盘踞在中原的政权,并未算上吴三桂和满清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在川蜀立足了脚跟,南明政权处于徘徊游离状态,而李自成大顺政权则在黄河以北有着自己的实力范围。看似中原大地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而这三股政权碍于自己的实力和势力范围,以及满足的心态,很有可能会长久僵持下去。

而这种看似互不伤害的“铁三角”关系,如果真的维持到了公元1840年的话,那么当洋人踏上中国这片土地的时候,那便是冷兵器和热兵器的摩擦阶段。当时的英国已经成功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蜕变,当英国带领着蒸汽机前来攻打依旧三足鼎立的中国之时,接下来的画面似乎更加惨不忍睹。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于当时的中国没有统一,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没有后来的大清王朝,那么中国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下,很有可能就会被那些外来势力给逐渐蚕食掉。而当国家没有统一,面临着外来侵略势力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会形成全民族统一战线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8

假如满清当年没有入关,那么会发生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涉及到有后金(满清)、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朱明皇室。

如果满清没有入关,这四方会分别发生什么?

满清士兵影视剧照

首先后金不入关,就会继续在东北深耕,接下来很大可能就是征服蒙古各部,征服蒙古之后,后金+蒙古的政权从地理上形成了对中原北方地区居高临下的态势,会对中原的政权形成极大威胁。未来中原政权要么实行北伐彻底解决这个威胁(可能性不高,朱元璋朱棣两父子也没有完全解决),要么就和北宋一样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打打停停。

其次,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之后,朱明在北方的势力基本瓦解。北方大部分地区归入李自成的势力范围,李自成预计要花3-5年消化北方。但其是否能够消化存疑,北方地区的地主阶级能不能配合大顺军是一个疑问。

李自成影视剧照

朱明皇室会逃到南京,依托长江天堑和李自成划江而治,个人不太看好朱明皇室能够有雄心和能力北伐,解决李自成,更大可能是在南方等待李自成的大军;

李自成更大的威胁或者说对手是在四川的张献忠割据政权,两者都是明末义军,实力相当,很大可能二者会成为中原地区最后的角逐者。

南明地图

总之,中原会经历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战乱,最后一方统一整个中原地区。至于这个过程中,后劲会不会参一脚,我觉得很有可能。

再看国际层面,沙俄已经开始了扩张的野心,后金蒙古的联军能否抵抗住沙俄?这是一个疑问,如果抵抗不住,那么沙俄就会趁着中原内乱之际控制住蒙古和我国东北,甚至更进一步是朝鲜——“黄俄罗斯”的梦想可能会实现。

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中原地区孱弱,面临北方强大的敌人压迫。

当然这终究只是我个人的猜想,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第2个回答  2020-11-14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大战,明朝军队惨败,十几万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居然降清了,崇祯皇帝打算和满清议和。

朱由检多次召见主张“南迁图存”的左中允李明睿说:“朕有此志久矣,无人赞勷,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朕志决矣。诸臣不从,奈何?尔且密之。”——《平寇志》卷八

崇祯皇帝把议和的事情,交给陈新甲以后,崇祯一再告诫不能把事情泄露出去,朝廷的大臣慢慢都知道了,但是一直找不到证据。有一天,兵部马绍愉从边关发来议和的密函。

陈新甲可能因为别的事情,把这份密函就放在了案上,家童以为是塘报,就交给各省驻京办传抄,事情败露,文武大臣一片哗然。方士亮开始举报陈新甲,崇祯当时下了道圣旨。

严厉批评陈新甲,崇祯让陈新甲自己解释。陈新甲不到不认罪,还认为自己有功劳。马嘉植又开始弹劾陈新甲,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二十九日,陈新甲下狱。

在狱中的陈新甲,给崇祯上书请求宽恕自己,崇祯没有答应。陈新甲又开始贿赂廖国遴、杨枝起等。大学士周延儒、陈演开始营救陈新甲,两人向崇祯请求说:

“敌人没有打到城下,不能杀兵部尚书。”

崇祯说:“我的七位亲王遇害、受辱,不比敌人打到城下更严重吗?”刑部侍郎徐石麒说:“人臣无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

九月二十二日斩于市,陈新甲的死,让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次议和的机会。很多人好奇,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自己在东北发展,历史会怎样改写?

这次皇太极并不是真心议和,很有可能是他的缓兵之计。但是这次议和,对于明朝和清朝都非常重要。加入明朝和清朝和谈成功的话哪怕执行3-5年,历史将会被改写。

清朝从努尔哈赤十三副甲胄起兵,先攻下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宁远、觉华、松锦、松山等地方,如果大清不入关,会入关劫掠。

紧接着守住东北地区,因为东北地区资源非常丰富。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皮草资源。东部沿海还有海产品,满清占据的地方,完全就是一个“聚宝盆”,他们靠自己就会过上富裕生活。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李自成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年号永昌。

正月初八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从西安出发,进军北京。到了三月十八日,北京城陷。李自成来到北京,两个字搜刮。《明季北略》记载:“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

这时的吴三桂守着宁远,成了山海关外的孤城。吴三桂得知京师陷落,帝后殉难的消息时,也不知道何去何从。吴三桂在观望李自成和多尔衮,他看看到底谁能建立新政权。

当时吴三桂都打算投奔李自成了,

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三桂乃报使与自成,卷甲入朝”,

吴三桂将山海关交给已经投降大顺的原明密云总兵唐通所驻守。

吴三桂带着部队,向北京进发,并沿途张贴告示,《吴三桂纪略》记载:“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当吴三桂来到永平西河,见到从北京逃出来的家人时。

得知吴襄为闯王部下刑掠,《吴三桂纪略》记载“李盖父陷于不知,不必仇。”当吴三桂听说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占,吴伟业的《圆圆曲》记载:“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改变投降李自成的初衷,改投多尔衮。多尔衮也是害怕吴三桂诈降,于是让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军队,在山海关大战,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假如多尔衮袖手旁观的话,吴三桂很可能被灭了。李自成的皇帝可能不是42天,能坐的时间更长一点。最后还是满清统一,因为李自成进北京以后,为了银子,早已经不得民心了。

明朝的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等官员以及太监、老百姓,每个人都要交钱,不交钱就打。然而多尔衮就比李自成聪明——官仍其职,民复其业,一下子就把北京的秩序给稳定下来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2-12
假如明朝末年满清不入关,那么历史将会改写。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取代崇祯皇帝的明朝后,将会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争夺天下,谁胜谁负难以想象。可是以多尔衮的野心来说,他是不可能放着富庶的中原大地不攻取的。
第4个回答  2020-12-08
那就是李自成灭掉大明,至于会不会继续南下进攻南明不好说,从闯贼进攻北京迅速腐败堕落来看很有可能贪图享乐去了,中国将再次陷入分裂之中,然后等待一个大英雄再次一统天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