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文武的地位,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情况,未必是文官高于武将。题主说的文臣地位高,只有在宋朝最为明显。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能立下这样国策的几乎没有。此后两三百年,宋朝的皇帝们也积极贯彻这一政策,文官的地位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文官犯罪,最高刑罚只是流放,如蔡京位居“六贼之首”(太学生陈东语),祸国殃民,宋钦宗最终叛他流放岭南。史料记载宋朝被杀的文官屈指可数,主要集中在金兵入侵,南北宋交替时期。宋钦宗杀了王黼、李彦、梁师成、童贯四个奸臣,也不算违背祖训。而宋高宗赵构除了诛杀伪皇帝张邦昌,还冤杀主战的太学生陈东和欧阳澈。
宋一朝选拔文官也是通过科举,科举基本沿袭唐朝和五代的旧制,最重要的一点一生二十多战,骁勇善战。却屡屡遭到谏官发难,称其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一贬再贬,最终抑郁而终。
战争年代,武将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因为皇帝们需要这些将领冲锋陷阵。而一旦战争结束,国家政权稳定,则需要更有知识的文官们出谋划策,手握重兵的武将都会成为皇帝的心头之患。皇帝们也会想尽各种办法削弱这些将领的地位,赵匡胤用的是杯酒释兵权这样比较温情的手段,而刘邦、朱元璋则没那么仁慈,对武将们大开杀戒。其实,还有很多皇帝对于功勋将领相当不错的。
和平时期武将的位置确实是比较尴尬的,一方面手握兵权,难免会让皇帝不安:像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兵权太重,后来的安史之乱也说明皇帝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唐朝后期藩镇势力强大,中央控制不了,最终唐王朝被藩镇(朱温)所灭。而另一方面一旦皇帝要收回兵权,大部分人不会心甘情愿。汉景帝削藩,引发七王之乱;建文帝削藩,反被朱棣靖难成功,自己当了皇帝;康熙为收回兵权,擒鳌拜,削三藩,最后成功,也是颇费了一番工夫。像郭子仪这样听话的将领也确实不多,毕竟大家都是读过历史书的,韩信的下场大家都知道。
最后总结一下,历史上文臣武将地位高低确实没有固定的说法,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政策,每一个皇帝也有自己的考量和做法。武将存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战争,只有在战场上,他们的才华与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