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之奢则不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选择寒酸。爱自己,不要太爱面子。

这一章孔子说了两种生活态度,一种是奢侈,一种是过度节俭。

“孙”通“逊”,谦逊恭顺的意思。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奢侈的话,他就会桀骜不驯。一个过奢侈生活的人为什么会桀骜不驯呢?这两者有什么样的练习?电影中的富二代开着跑车,和别人说话都是抬着下巴的,特别目中无人的样子,为什么一个开着跑车的富二代往往就会表现的特别牛?

因为奢侈是为了面子,是为了证明或者炫耀自己某方面的实力。不少人买跑车,穿贵的衣服,拿贵的包,很大原因是在意外在的评价,在意外在的面子,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不逊,同样也是为面子,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希望被别人看低。这两者是同一个源头出来的,在意自己外在的身份和面子,怕别人瞧不起,这都是固定型心态所导致的错误的结果。

俭则固,如果一个人特别的节俭,他容易固陋。固陋的毛病就比如见识短,死心眼,吝啬,待别人苛刻。如果两者选择其一,孔子认为“俭则固”犯的错误要笑,而不逊烦的错误更大。

个人认为孔子持这样的观点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于这两个状态转化起来难度不一样,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比如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到了晚年想过的富裕一点,这很容易。如果一个人很容易就适应了做头等舱的生活,突然让他骑个自行车,他就会觉得受不了,可能身心都跟不上。

第二个原始是检是恋物,只是爱某个东西;奢是恋名,恋的是外在的东西。老子说过“圣人为腹不为目”,为腹就是吃饱就行,是内在需求,是本能;为目是追求感官享受,是外在欲望,是享乐。若是为名,名是虚的,则更难断,为物则易断。

所以孔子认为“宁固”不容易惹祸,也容易改正。而奢因为难断,所带来的不逊特别容易犯错,容易骄傲,与其恋名,不如恋物。当然最好的状态是,既不奢,也不俭,保持在中庸的状态。不仅能做到慷慨,也能够做到爱物,不浪费。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也能够帮助别人。

要做道中庸的状态,实属不易,以前说过中庸不是折中,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需要仔细修炼。

雪堂-儒家国学经典 | 雪堂-道家国学经典

幸福猪的雪堂书屋 - 连载

会员通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