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世虽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

卜世虽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
绵延过历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倒颠。

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

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东周列国志》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第一个黄金时代,它风云诡谲、群雄四起,又变幻莫测、群星闪烁。这段历史也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高频考点,那么让我们一起闲话春秋与战国,感受它具有非凡魅力的历史内涵吧。

一、何为“春秋”,何为“战国”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战国后期秦一统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战国时期结束。那么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是如何定义的?

=========================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网http://jl.huatu.com

第1个回答  2020-08-20

两个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不同

春秋时期周天子没实力,但是有地位。

而战国时期的周天子,既没实力,也没地位。

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请看春秋五霸。

齐桓公,姓姜,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代,诸侯之位也是周天子封的。

晋文公,姓姬,是妥妥的皇室血脉。

楚庄王,姓熊,楚国是周成王时期封给老熊家的。

吴王阖闾,姓姬,也是皇室血脉。

越王勾践,姓姒,大禹的后代,越国同样也是当年周朝开国的时候封的诸侯国。

大家可以看到,春秋五霸要么是姬姓血脉,要么就是周朝的功臣,再不济也是先贤的后裔。

最重要的,他们最初的诸侯之位,都是周天子分封的。

这就叫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所以虽然春秋时期周天子一度衰落,但是大家也都不好意思直接灭掉周天子,反而还都维持着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因为只有维持了周天子的法定地位,自己的地位才能名正言顺。

况且还可以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号令群雄,比如齐桓公、晋文公都曾扛着周天子的旗帜四处征战,美其名曰“尊王攘夷”,效果那是相当的好。

后来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从这里学的。

再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基本上没啥地位,后来还被秦国顺手给灭了。

究竟为啥呢?

请看战国七雄是怎么来的。

齐楚燕韩赵魏秦

齐国,战国时齐国的国君早就不姓姜了,而是姓田。

公元前386年,田氏在经历了四代苦心经营之后,成功将齐国国君齐康公放逐于海上,田和自立为君,史称“田氏代齐”,从此齐国就姓田了。

韩赵魏三家本来是晋国的臣子,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在联手灭掉智伯之后,瓜分了晋国的土地,从此再无晋国,而多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你会发现,齐国、韩赵魏四国的国君之位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夺来的,而楚国、秦国、燕国也素来少受周天子的恩惠(比如楚国一直都处于被周天子瞧不起的尴尬境地),因此对于周天子都不太感冒。

战争性质不同

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为了争霸,何为争霸?

说白了就是争大哥之位。

战争打得也是点到为止,只要你认我为大哥,不仅不再打你,还给你点医药费。

比如齐桓公就曾经组织诸侯联军攻楚,声势浩大,楚国眼看打不过,便怂了一下,承认了齐桓公的大哥之位,齐桓公也就没和楚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而且在春秋时期,当上了大哥还要尽大哥的义务,类似当今的美国,当世界警察。

什么调解一下小弟们的矛盾啦、小弟受欺负了要帮小弟出头啦之类的事,大哥都要干。

比如齐桓公就曾经带领诸侯联军“救邢存卫”,虽然得不到啥实际的好处,但是可以享受无上的威望啊!

“救邢存卫”之后的齐桓公,风头一时无两。

在诸侯大会上齐桓公咳嗽一声,小弟们都得抖一抖,这种感觉容易上瘾。

反观战国时期的战争,却大不一样。

相比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打得比较实在,如果说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争大哥之位的话,那么战国时期的战争就是简单的七个字:抢钱、抢粮、抢女人!

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是掠夺战争,争夺的是土地、人口与粮食,什么?誓死抵抗?那就灭国。

战国时期的战争往往出现这样的死循环:

首先,攻击方喊着“抢钱、抢粮、抢女人”的口号向别国挺进,而没人愿意自己手里的东西被抢走,所以被攻击的一方就会誓死抵抗。

但是攻击方来一趟也不能白来不是?不能因为你誓死抵抗就不打你了是吧?

没办法,那就死磕吧,于是,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激烈,直至后来发展成一场又一场的灭国级战争。

当然,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讲,那叫统一战争。

曾经看过一个小段子,说假如战国时期的亚历山大大帝进攻中国,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有网友打趣说:“来早了七打一,来晚了修长城”。

其实七打一倒不大可能,但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军是绝对打不过战国七雄的。

没错,最弱的韩国也打不过。

事实是,假如亚历山大真的带着他那五万“大军”杀过来,他将会看到战国七雄们一场接一场的几十万人级的大战役,不知那时候的他会怎么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