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王安石表达技巧?

如题所述

王安石曾作过许多咏史或怀古的诗篇,他的这类诗歌常常能够针对千年相沿的历史陈见,发前人之未发,因而立意超卓,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批判精神。本诗题为“读史”,可见它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发,而是针对整个历史而发,因而具有更大的艺术概括力和更广泛的指对性。在这首诗歌中,他所揭示的先贤们的悲衰固然表现了他深刻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但是这种悲哀不仅仅是先贤们的,而同时也属干作者自己。王安石既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政治家。他任参知政事以后,积极推行新法,本为起弱图强,但是这种改革之举,当时就有人非议,黮暗承误,而后人又将如何评说,他白己更是无从左右的了。他自己对此是不能不感到深深的忧虑的。作者正是把自己这种探刻的人生体脸融铸到这首诗歌的创作中,借古人的悲哀表现了自已悲哀、疑惧和愤激的复杂情感。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黯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把糟粕当精华的情况而写的,诗的前四句说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这首诗写得深沉、抑郁,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怨愤,容量甚大,耐人寻味。

  诗的开头四句说自古以来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历史从来都是难以说清的,即便是在当时也是非难辨,在遥远的后世就更是如此了。

  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画师,也无法描绘出人的精神。因而史书不过是故纸堆而已,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为自己担忧,他已经预感到那些守旧势力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后世强加于他的污水肯定不会少。他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正史”对他的评价。应当透过层层迷雾追寻历史的真相。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是被后人推崇引用的名句,常用来说明在文艺创作上刻画人物时,外表好写而内心世界和本质精神却不易写的道理;或者说明要反映事物的本质是不容易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6
历史是一面镜子,若镜面不光滑,照的人就会走形。《读史》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以他丰富的人生的阅历,他是清楚前人写的历史,与史实是大有出入的。
他感叹“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行藏是《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里泛指有成就的人一生的政治活动,自古以来要成就功名事业,那是必须付出辛苦劳动的,但到头来又把事业托付给谁呢?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史官写史,把当时的黑暗掩盖了,让错误承袭下来,众说纷纭,以讹传讹,以假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有些历史流传下来的糟粕,就不是真实的历史精华了。就如丹青画笔,画出的只能是模仿外形容易,要想画出精神实质就难了。“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最后他表白自己,我虽然不能实现古代高贤的理想,但我要坚守高贤们的主张,(其实就是他的变法主张)尽管纸写的历史已经蒙尘了!这里体现了王安石尽管变法失败,也将被写进遭贬的历史,但在他的内心里,仍老当益壮的坚守。真的是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02
王安石曾作过许多咏史或怀古的诗篇,他的这类诗歌常常能够针对千年相沿的历史陈见,发前人之未发,因而立意超卓,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批判精神。
第3个回答  2022-06-24
王安石《读史》是2020年全国二卷的诗歌鉴赏题。这是一首借事抒怀诗,也是一首以诗歌为体裁写的读后感,也是一首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理诗。
第4个回答  2020-11-01
《读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王安石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