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的古诗四帖的故事?

他是由什么事件才写的?

道士步虚词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王子晋赞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衍文)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墨迹旁有倒置符号,应为“仙隐不可别”)。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古诗四帖》录文为四首诗赋。前两首分别是南北朝庾信的《道士步虚词》之六和之八,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唐张旭书古诗四帖》,狂草,墨迹本,高二十九点五厘米,宽一百九十五点二厘米,五色笺,共四十行,凡一百八十八字。此帖传为张旭所书南朝诗四首,前两首为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中的二首,后两首为谢灵运《王子晋赞》及《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此卷草书通篇书法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滑之笔。此墨迹已成为张旭所传世的孤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7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许多传世的艺术品,比如一些古代的文玩,或者是玉器、瓷器等等,伟大的作品往往是不可复制的,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之下应运而生,属于一种“机缘巧合”的作品。
而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如此,高妙的书法作品,也往往是情感与独特的环境所生发出来的,比如没有听闻“先墓遭到荼毒”的噩耗,王羲之便不会写下千古名作《丧乱帖》。
没有“安史之乱”,经历骨肉离散之苦的颜真卿,就没有“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没有在牢狱当中经历过生离死别,苏东坡就不会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寒食节中写下顶尖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
而这种境遇并不是时常能有的,所以为了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忘我境界,古人往往会借助一些外在的东西来刺激,比如晋人喜欢吸食“五石散”,到了唐代有饮酒助兴的文人雅号,在唐代的书法史上有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变今草而狂草,是是“狂草”的奠基人,喜欢醉后用头发写字,被后人称为“草圣”!
他就是草书大师张旭。
张旭出生于豪门贵族当中。他是陆彦远在《法书要录》当中谈到的笔法传承人当中的重要一环。众多周知,笔法是从蔡邕到蔡文姬,从钟繇到卫夫人,从王羲之在王献之到羊欣,再到王僧虔智永,而后通过陆柬之传给了张旭。
张旭乃是陆柬之的外孙,其书法是直接晋人一脉的,所以在书法上没有走过弯路,跟怀素的坎坷学书之路不同。
张旭曾经在公孙大娘舞剑当中悟出了笔法之妙。并且常常喜欢酒醉之后,奔走呼号,这种方式在晋人吸食“五石散”之后,称之为“行散”。张旭酒醉奔走,时常以头发为毛笔作书,醒来观之,往往如同神来之笔。这便是饮酒助兴,达到一种忘我境界的自然生发。
杜甫曾经写诗赞叹张旭的书法:“张旭三怀草圣书”。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昌黎也曾经这样评价张旭:
“旭善草收,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可见张旭的书法在古代影响力之大!
张旭传世的草书当中,影响力最大的应属《古诗四帖》了。
这件《古诗四帖》被李志敏先生评价道:
“古诗四帖无一笔不争,无一笔不让,有呼有应,浑然天成。”
此作在整体的气韵上,浑然天成,像一首优美的乐曲,有缓有急,有开有合,有往有来,整体呈奔流之势,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古诗四帖》是如今传世的草书墨迹当中,极少数不重视提按而转用笔的作品,此作在用笔上直接晋人道统,整体气韵上,流动而敦厚,是真正达到了心手相应与晋人法度极度吻合的境界,从这一点而言,则是唐代之后的草书所难以达到的境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