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镇割据严重,是最后被节度使灭了的原因吗?

如题所述

许多朋友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知道唐朝灭亡是因为藩镇称霸一方,尾大不掉。同时,也我们也是知道的,唐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节度使朱温废掉了唐天子,从而正式宣告了大唐帝国的灭亡。那么,朱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虽然,大唐王朝的灭亡有着更深的历史原因。其中,藩镇割据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根本原因是唐朝从立国之初就频频对外用兵,对外作战的失败和天灾引起的农民起义对唐王朝来说是致命一击。



我们知道,唐朝从立国开始就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与西域诸国的交战不利,与吐蕃作战损失惨重。可以说,大唐王朝从立国之初的连续对外作战损耗了大量的国力。尤其唐德宗时期与吐蕃作战,对唐王朝来说雪上加霜。



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原本是一个农民,他先是参加了王仙芝与黄巢的起义军,后来归附了唐王朝,这个人就是朱温。朱温与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十分卖力。得到了唐天子提拔为节度使,成为一方诸侯,受封为梁王。他以洛阳为中心不断发展实力,迅速成为唐末最强大的藩镇势力。



当时,唐王朝对外作战失利,对内又无法控制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加上天灾连年,农民起义不断。让一些节度使有了可趁之机。这些原本是唐天子的将领,在地方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扩充军备,随时做好了反叛朝廷的准备。唐朝的节度使不仅掌控地方军政、还掌握地方的财源,这些钱财又不输送到长安。



这些原因综合起来让唐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举步维艰,公元907年,饱经沧桑的大唐王朝已经疲惫不堪。最终让在扑灭黄巢起义中崛起的节度使朱温给了温柔一刀。天佑元年(904年)朱温使用武力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不久又把唐昭宗杀死。立昭宗儿子为帝,即昭宣帝。天佑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宣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朱温建立的后梁,宣告了五代十国时代的开始。朱温不过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农民,在唐末农民起义中善于见风使舵,先是投靠唐王朝,在镇压黄巢农民起义中表现得很卖力,取得皇帝信任,得到提拔为节度使,然后积极发展私人势力,最终灭掉了曾强大无比的唐王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是的,唐朝中后期一直被藩镇势力所困,先有安史之乱,直到唐亡,藩镇割据始终是心腹大患。
第2个回答  2020-12-24
是这样的,当时唐朝中央集权比较弱,并且藩镇割据,导致其他势力强大!
第3个回答  2020-12-24
我觉得是这个原因。因为藩镇割据会对唐朝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会影响到唐朝的江山社稷。
第4个回答  2020-12-24
是的。因为唐朝的这个制度,导致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最后让自己被灭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