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校园冬天雪景的诗句

如题所述

描写冬天雪景的唯美诗句.

1、非是雪,只是玉楼成。屑不尽云英。东边老树颓然折,西头稚柳爆然声。试平安,松丈丈,竹兄兄。-- 刘辰翁《最高楼》

2、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王初 《早春咏雪》

3、近腊千岩白,迎春四气催。云阴连海起,风急度山来。尽日隋堤絮,经冬越岭梅。艳疑歌处散,轻似舞时回。 --无可 《和宾客相国咏雪诗》

4、平林天与一般花。横空络绎云遗屑,扑浪翩联蝶寄槎。--李咸用 《和人咏雪》

5、推枕闻鸡,正怪得乾坤都白。元是有福星临照,至和薰出。缘饰夜城疑不夜,弥漫界成无色。更词巧欲夺天葩,尤殊特。--李曾伯 《满江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1

1、《林亭雪景 其二 》

杨柳似含烟羃䍥,楼台仍积玉嵯峨

春园新趣添诗兴,洁比冰天较若何

2、《题张宗苍雪景》

奇峰诡石玉雕锼,飞阁还凭素练流。

点缀天然成迥句,不须烛照费冥搜。

3、《题雪景图》

高阁凝云闭,虚窗带雪开。

鸟寒空辩鹭,树暝总疑梅。

遣兴惟诗句,衔情秪酒杯。

遥知函丈下,已遣二生回。

4、《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9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非是雪,只是玉楼成。屑不尽云英。东边老树颓然折,西头稚柳爆然声。试平安,松丈丈,竹兄兄。--刘辰翁《最高楼》

2、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王初《早春咏雪》

3、近腊千岩白,迎春四气催。云阴连海起,风急度山来。尽日隋堤絮,经冬越岭梅。艳疑歌处散,轻似舞时回。--无可《和宾客相国咏雪诗》

雪的诗飘落在冬天里那些雪白的小精灵是雪吗?

我看着那深深地印在大地上的足迹,

是那个追梦人在如此清早在这里起舞?

挂在树梢的还是那样的晶莹,

还有些调皮的羽毛凌乱地舞着,

整个世界仿佛都静了下来,

偶尔响起是也是自己的足音。

捧起那雪白的雪,

想捧起整个冬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10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第4个回答  2019-09-29

一、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出自唐·祖咏《望蓟门》。诗句描写塞外清晨积雪万里、寒光耀目、曙色初露、军旗高飘的景象。前句运用夸张修辞手法,以“万里”突出了幽州边塞的辽阔空旷与风雪茫茫的景象,在说明了“寒光生”原因的同时,也强调了边塞生活之“苦”。后句的“三边”是泛指,意在由此及彼表现边塞守疆将士高昂的斗志与严整的军容。写曙色中的旗帜高高飘扬,虽然见物不见人,但却突出了守边将士时刻警惕地守卫着祖国边疆的形象。

二、我梦偏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

出自宋·苏轼《归朝欢》。震泽,即今江浙境内的太湖。诗句以夸张修辞手法,写梦中所见太湖巨浪汹涌、撼天动地的气势及浪头似雪的形象。

三、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出自唐·李颀《古从军行》。诗句描写乱云浮动、不辨城郭,大漠无边、雨雪纷飞的边塞冬日景象。前句写天上,后句写地下,上下结合,将边塞恶劣的气候特征以凄美苍凉的笔触表现出来,令人印象深刻,历久难忘。

四、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出自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白屋,茅屋。柴门,指非常简陋的门。诗句描写乡村贫寒萧瑟的景象。前两句将一间茅屋置于日暮苍山的背景之中,且附带“天寒”的天气交代,其所要表现的贫寒萧瑟的情境尽在其中矣。后二句写狗吠人归的情节,配以“柴门”、“风雪”的环境烘托,其所要表现的归人的辛苦、生活的贫寒之意蕴俱见于情境之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