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理解,东西周分治为什么不是三国呢?

如题所述

好些个“东、西周”,不易搞清。
周朝(周王朝),按前后两段时期,历史上把它分为西周、东周。
而东周时期,周王室又在自己领地内分封了公国(周公国);这个“周公国”,又分立成西周公国、东周公国。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
这是周朝的前半段(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因为都城建在西边的镐京,历史上将这一段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不是周朝人自己这么称呼的)。

西周王室还实行两都制度:
“宗周”位于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沣河两岸,,又分为两部分:周文王作丰邑在河西,周武王(周武王是周文王的儿子)作镐京处河东。“宗周”是周族的聚居地,祖先宗庙的所在地。
.“成周”位于今洛阳附近,西周的东都,又称为新邑、新邑洛。又分为分为王城和城周两个城邑。“成周”,意味周朝大业已“成”。“成周”,是为了有效控制从商族手中夺取的中原地区。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是指周朝的后半段。
因为,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死了。第二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幽王之子周平王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镐京)迁至东边的洛邑(现在的洛阳)。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也不是周朝人自己这么称呼的)。
东周、西周,是同一个周朝,同一个周王室。东周王室是西周王室后代。

东周时期的东西周(公)国:
周考王于公元前425年封其弟于河南地,建立周公国(是为西周桓公,这个“西周”不是他们的老祖宗的西周,是“周公国”)。这是周王朝最后一次分封。自从这次分封后,周王的土地全部分封完毕,连自己也是寄居于此周公国,此时的周天子已与乞丐无异。(打个比方,家里穷,哥哥将仅有的房屋分给了弟弟。哥哥自己没了房屋,只能寄居在弟弟那里,靠弟弟养活)
周桓公死,其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周赧王(东周国王,即周朝最后国王)时,周惠公封其小儿子於巩以奉王(周赧王),号东周惠公。(周公国)东西周分立,西周(公国)都河南旧于王城,东周(公国)都巩。周公国,又分出了“东、西周”。
西周(公国)自立国以来,一直采取讨好各大强国的政策,尤其是秦国。秦国和周围列强经常向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征收赋税和兵源。同时,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常相互倾轧攻伐。

公元前256年,秦兵攻打西周(公国),西周公恐,以西周(公国)三十六城、人口三万降秦,秦尽收其地,归其君于周,周赧王(东周国王,即周朝最后国王)悲奋而死。秦没有立新王。迁西周公(西周公国国君)于憾狐。公元前前249年,东周(公国)君欲趁秦连丧昭襄、孝文二王合纵伐秦,秦庄襄王(秦始皇之父)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执东周君而归,尽收巩城等七邑。迁东周公于阳人之地,周朝彻底灭亡。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韩、魏、赵、楚、燕、齐六国,一统天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2
  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还分成“东周”和“西周’(注),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时秦国已攻占了韩、魏、赵三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忧心忡忡中度日。这时,楚国想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展,派使者请姬延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签丁凑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可是缺少武器、粮饷。姬延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公元前256年,姬延准备就绪,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会合,一起出击。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不是几十万秦兵的对手。结果,等了3个月仍不见其他四国的兵马到来,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   “西周”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姬延讨债。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姬延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周朝人将这个高台称为“逃责台”(即逃债台)。此后,秦军不肯罢休,攻下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负黍(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后,直扑东周王城。姬延惊慌,打算逃奔韩国或魏国。西周公劝说道:“秦吞并六国已是大势所趋,韩、魏两国也不会幸免,大王与其到那时被俘受辱,还不如趁早投降,结局或许能好些。”姬延无奈只好率领臣下和宗室,到祖庙哭拜了一番,三天后,亲自带着家眷、图册,去秦军军营投降。秦昭襄王受降,封他为周公,命令他居住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并夺去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宝器。至此,东周宣告灭亡。   姬延当时已经年老,奔走于周,秦,梁等地,经不起劳苦,到梁城后不满一月就病死。姬延死后谥号为赧王。   注:周考王姬嵬在位期间,封弟姬揭于王城,以继续周公的官职,史称周桓公。时人称此国为“西周”。   周桓公死,传位于子威公。威公死,传位于惠公。惠公长子史称西周公。惠公又封少于班于巩(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史称“东周”。这样,在周王室的领地内,又建立了“西周”、“东周”两个小国。
第2个回答  2019-12-11
这个不是你理解的这样的,这两个被分封出来的国家是封国,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西周和东周,而是两个公国,这个“周公国”,又分立成西周公国、东周公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09
东西周是两次分封的,洛邑有“王城”和“成周”两邑。第一次周考王于公元前425年将河南地封其弟于王城,建立周公国。这不是周王朝最后一次分封,这时的周王尚有成周等王畿之地。公元前367年,周国的公子根叛乱,赵国与韩国支持公子根,逼周显王将成周等最后的王畿之地封姬根于巩,这才是周王朝最后一次分封。经此两次分封,周朝王畿分属西周、东周两公国,周王仅余成周王宫,寄居于东周国。
第4个回答  2019-09-22
你说的是战国时期的周王室,这个比较容易引起混乱,因为此时的周是东周,都城已经从陕西迁到了河南。实际上在战国中期以后,周已经由天下共主的地位沦为二三流的小城邦,与战国七雄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等级。然后这个所谓的王室又分为东西两周,而周王是依附于西周的,故而不是三国,关键是力量太弱,分两个三个四个对于战国的大局都没什么影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