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逝世82周年#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点25分,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82年过去了,现在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1902年,21岁的鲁迅留学日本,开始了自己的医学求学之路。一次课堂上,他和日本的同学一起看了一场电影,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是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然在在行刑现场围观的却也是一群中国人。当电影播到这里,所有的日本学生都欢呼起来,然而在鲁迅听来,这一声格外的刺耳。

毕竟,他是抱着救国的心来学医的。

后来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他们的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向提倡文艺运动了。 ”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就拿娱乐圈来说说。

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8.8亿天价罚款”的明星,在缴完罚款后,仍然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复工。

之前在某品牌走秀T台上摔了一跤的明星,今年居然还成为了该品牌中国区的大使。

那些吸毒的明星,沉寂一段时间后依然有品牌合作找上门。

出轨的明星呢,依然和没事人一样,该上节目上节目,该接广告接广告。

你以为品牌是看重明星个人吗?不是的,看到的是他们背后庞大的粉丝经济。

不管这些明星怎么犯错,都会有粉丝选择原谅,毕竟“谁都会犯错啊!”

没错,人都会犯错,明星犯错了可以重新做人,但是不能重新成为明星。粉丝不断选择的原谅,其实是在不断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当大家的标准一降再降,这个社会 还有道德可言吗?

据说“奶头乐战略”(Tittytainment)”正在侵蚀当下的中国人,通过把消遣娱乐及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最终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不知不觉丧失思考能力,安于当下,像安抚婴儿一般,给他们嘴里塞一个“奶头。

因而我们要读鲁迅,鲁迅作为一个具有革新意识、明察世界潮流而又深谙中国社会历史的思想家,要学他始终关注当下社会现实,独立且敢于批判的看待问题,从他的文字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正确判断,而不是随波逐流,听风便是雨。

醒醒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5

因为鲁迅的作品都具有开放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他关注的所写的往往又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犀利的文笔,针针见血的文字,是对一个时代的描述,也适应于任何年代里那些旮旮旯旯的阴暗面。读他的作品,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地欣赏,而是更多地将作品与现实生活对照起来了,所以如果认真读了,会越来越喜欢。当然,不喜欢鲁迅和他的作品的大有人在,但喜欢的也会越来越多。

比如崔永元事件的不断扩大和发酵,有人就把鲁迅的话搬出来作为对他的评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对照每一句话,真的感觉,鲁迅早就看透了这上下五千年。

第2个回答  2018-10-15

我了解鲁迅先生仅限于语文课本,读他的作品更是寥若晨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么多篇课文中,脑海中,它还是历历在目,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的欢乐,摘桑葚,雪地铺鸟,美女蛇的传说,我感觉这些都充满了乐趣,那才是一个孩子的童年,当时真的特别羡慕鲁迅先生的童年。

以及他去了三味书屋,即使是全程中最严厉的私塾先生,三味书屋的死气层层,也阻挡不了孩子们到后院戏耍的欢乐,这就是孩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还有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祥林嫂》,“祥林”是她丈夫的名字,在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这说明了祥林嫂地位低下。祥林嫂很早年就嫁给了比他小十岁的丈夫,后来成了寡妇,为了逃避婆婆把她卖掉,就到鲁四爷家做工,模样周正,勤劳能干的祥林嫂不讨人厌。然而婆婆最终还是为了小叔子的筹办结婚的彩礼,把她卖给了一个山里,嫁给了第二个丈夫,还生了一个孩子,以为生活会善待她,然而不就丈夫孩子都死了,祥林嫂遭到了强烈的打击,又来到鲁镇鲁四爷家做工,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乡亲们起初特意过来听听祥林嫂的悲惨故事,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后来,祥林嫂听信了柳妈迷信的说道,去庙里捐了门槛,试图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况愈下,终于被逐出了鲁家,直至后来沦落到街头,成了乞丐。就在家家户户都忙着“祝福”的时候,祥林嫂终被穷苦夺去了生命。

祥林嫂的悲苦命运影响了我好久,被迫改嫁,强力反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惨死雪地,横遭辱骂的祥林嫂,封建思想,人们的冷酷无情终究夺去了祥林嫂的生命。

还有那句经典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还有弃医从文的坚定意志。如此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我们继续读的理由。

第3个回答  2018-10-15
鲁迅是20世纪中国知识界最具深刻性、丰富性与文化魅力的伟大人物。且不去争论鲁迅这一位文学家,思想家,是不是那么“伟大”,就看他的文学作品,他不太多的小说、散文和散文诗,乃至最多的杂文,到了今天,还能有许多人喜欢它,去阅读,去研究,也能有一些人讨厌他,想“搬开”他,就足以说明鲁迅这个人,是不那么容易就被人遗忘掉的。这块“老石头”,之所以不太轻易搬得动,除它的质量外,恐怕还有一种“与君同行”的长久性和未来性。
第4个回答  2018-10-15
鲁迅的文章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有重大的意义。
他的文章对社会的影响深远,而且对现在的我们以及未来的几代人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对于我们来说,深奥的东西看不懂,但是读鲁迅的文章,我们很容易的就能学会很多有意义的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