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导学案中合作探究部分是课堂完成吗

如题所述

摘要: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是地理教师的教学追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也成为打造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机械操作的模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利用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要制定合理的导学案,在课堂中认真组织教学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生物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一、 精心设计导学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合适的导学案是成功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课堂知识结构的呈现表,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导学自始至终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自觉进入预习的状态,掌握基础的知识。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成为了真正的主人。因此,高质量的导学案可以为学生高效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途径。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规定好的预习内容、方法及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导学案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现“跳一跳,摘桃子”。为此,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使优秀生感到挑战、让一般的学生受到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针对这部分的内容设计了导学案,具体如下:(1)展示空白的世界轮廓图(图1),要求学生动手画出全球洋流模式。(2)归纳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如表1所示。(3)思考:为什么南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不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什么为寒流。夏季索马里洋流是从低纬流向高纬,但其为寒流,为什么?冬季是暖流,为什么?

图1 世界轮廓图

表1 世界洋流的分布

海域

主要洋流名称

共有洋流

太平洋

、 北太平洋暖流、 、 东澳大利亚暖流、 、

、南赤道洋流、

大西洋

、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 、

印度洋



二、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具备会学的能力,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对教学策略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在教学中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创造和传播真理,而是“知识的助产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1.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指导
在地理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如在学习地理地图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地图知识,熟悉一般的地理图例,然后选择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笔者常引导学生读图的步骤是:(1)读图名,了解地图的内容。(2)读图例,明确不同的图例所表达的对象。(3)分析地图,对各个事物的内容进行分析。(4)表述地图,学会用地理语言对地图的信息进行重组和整合,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强化和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2. 要重视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收集资料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笔者认为自然地理的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锋与天气的学习,笔者在课堂上呈现了3个自学探究:(1)什么是气团?按性质分为哪几类?(2)什么是锋面、锋线?(3)锋的分类及划分的依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掌握了锋的基本知识。笔者认为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的手段配合相关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的使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导学案的填写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梳理及掌握。例笔者在讲授锋与天气这一篇章时,采用了flash动画配上导学案,具体做法如下:(1)播放冷锋形成的动画(2)学生观察冷锋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3)完成导学案中的表格:分别从气温、气压、天气状况三个方面学习。(4)学生边观看动画边填写表格完成暖锋及其准静止锋的学习。
教师对Flash动画的合理使用,实质上是在为学生创造适当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学生有了好的学习动机,在思想上就会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学习的自主性也增强了,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三、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更是老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分组活动为前提,以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其学习的本质是“利用人际交往对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小组活动是地理合作学习的关键点,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学习内容或是难以解决的题目,经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师生完善,最终得出结论。合作中的教与学是多维互动的,教师在合作教学中应最大程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想学”;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发挥出自身最高水平,使他们“爱学”;同时,在合作学习中留有一些“布白艺术”,让学生有更多的创造空间,使学生“能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帮助学生自主完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相互协调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教师要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针对重难点设置较复杂的、综合性强的学习任务,进而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样既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的问题:假如你是这些公司的决策者,在对以下工厂进行选择时你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厂址分别选择在海南三亚、昌江、海口、琼海、东方五个地方当中的哪一地,并说明理由?如表2.
表2

企业名称

地点

理由

椰雕工艺制造厂

汽车装配厂

芒果干生产公司

软件开发

钢铁厂

学生结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认真思考,分组展开讨论。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会产生思想的摩擦,这时教师要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讲解。
四、 课堂巩固练习多样化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差异,这种情况在民族地区更为明显。所以,教师设计的练习就应由浅入深,可从模仿性题目到再造性题目再到创造性题目逐步提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而且多样化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使练习内容、形式灵活变化。当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学习、练习都各有收获时,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