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芝的“临江仙”这首词有什么典故

如题所述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格律俱为平韵格,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另外宋代词人柳永将《临江仙》演为慢曲,如《临江仙慢》、《临江仙引》等,字数为九十三字,此是别格。

至今影响最大的《临江仙》,是明代才子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的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被放在卷首,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歌词有引用。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为送别词。词之上片由此番遽别,忆及上次分别后六年阔别的情景,自然地将眼前的伤离意绪反跌出来。下片运用想象手法,拟写友人边地的生活情状,委婉曲折地表达了鼓励他边塞建功立业的情意。全词表情达意十分熨贴动人,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堪称送别词中的佳作。

作品原文

临江仙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作品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

送光州曾使君:词题。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

武陵:地名,今湖南常德市。

星星:指头发花白。

使君:指词题中的曾使君。

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

不应:不顾

槊(shuò):古代的一种兵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7
光州(今河南潢川)地处淮河南侧,南宋时期乃是边防重地。汉唐以来,州郡的长官称为“使 君”。曾使君是何许人已无法判断,细按词意,作者送他去光州赴任,是客中相遇旋而作别。像这样 的聚而复散,在他们的交往中已不只一次了。词人由这次遽别,回想起上次分别以后两人天各一 方、相思辛苦的景象。“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武陵”,今湖南常德市。“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相聚的快乐,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 从那以后,他们分开了六年,两人都尝尽了天涯作客的滋味。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 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沉痛不堪的情绪。“回头双鬓已星星”,现在见面,二人都已老去。这句在上 阕是关合前后的过渡句。正因为作者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记忆,因此分别后的生活更令 人感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见面的朋友能长期在一起,以聊慰寂寞的心情,以尽友朋相得之欢。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哪知道分别在即呢? “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 出意料,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虽说词中只对江上共饮作细节描写,实际上,他们尽 情倾诉六年阔别的衷肠,以及眼前依依惜别的情怀,都包含其中。 下阕紧扣光州当时作为边地的背景,展开对曾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思想情绪的想象。“铁马红 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此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阔悲壮。凄冷的黄昏,在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 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令人振奋。使君不仅身在其中,而且还是长官和塞主。在一般诗词中, 久守边城则不免要流露出思归的凄怆之情,而这首词则一反常调,别出新意。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 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不愿离开边地,反而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只愁飞诏下青冥”,迫使 他离去。他何以要留恋边地呢?词的最后两句作了解释:“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不应”,不 顾。“霜塞晚”,是对“寒日暮”的回应。词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喜欢住在边地,并有写诗赞美的 豪兴。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地保家卫国。 这首词上阕写惜别之情,但作者却多写回忆六年阔别的情景。因为这六年中有许多使人不堪 回首、黯然神伤的往事,先对它进行回忆,就自然反跌出眼前的离情别借来了。正由于这一回忆作 了充分的铺垫,蓄势很足,所以后两句词哀情苦,感染力更强。下阕则是想象友人在边地的生活情 怀,含蓄地表达出了鼓励他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情意,十分熨帖动人。这独特的表现手法为他人作品 所少见,看似寻常,而实际上颇有艺术创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