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耙”的读音是什么?

如题所述

犁耙 (音:lí pá)都是农具。

犁是把地翻开的,耙是把土弄碎的,钉齿多。

“耙”有两个读音,【bà】和【pá】

    “耙”【bà】:用来把土块弄碎、弄平的农具:钉齿~,圆盘~ ;用耙弄碎土块:地已经~过了

2. “耙”【pá】: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的用具。;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地。

扩展资料:

传统农具举例

耕地整地工具

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

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这套耕作体系在宋代已经形成。晋代发明了耙,用于耕后破碎土块,耖用于打混泥浆。宋代出现了耖、砺礋等水田整地工具用于打混泥浆。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

灌溉工具

商代发明桔槔,周初使用辘轳,汉代创造并制作人力翻车,唐代出现筒车。筒车结构简单,流水推动,至今我国南方丘陵河溪水力丰富的地方还在使用。

收获工具

收获工具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茎杆的镰刀、短镢等。脱粒工具南方以稻桶为主,北方以碌碡为主,春秋时出现的脱粒工具梿枷在我国南北方通用。清选工具以簸箕、木扬锨、风扇车为主,风扇车的使用领先西方近千年。

加工工具

加工工具包括粮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两大类。粮食加工工具从远古的杵臼、石磨盘发展而来,汉代出现了杵臼的变化形式踏碓,石磨盘则改进为磨,砻。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碾。元代棉花成为我国重要纺织原料,逐步发明了棉搅车、纺车、弹弓、棉织机等棉花加工工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9

“犁耙”的读音是【lí bà】

释义

“犁”【lí 】

    耕地的农具。

    用犁耕:用新式犁~地

“耙”有两个读音,【bà】和【pá】

    “耙”【bà】:1.用来把土块弄碎、弄平的农具:钉齿~,圆盘~                                                                     2.用耙弄碎土块:地已经~过了

    “耙”【pá】:1.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的用具。                                                                                                 2.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地

造句

同时,各地应想方设法缩短农耗期,做到边收割边犁耙沤田,抓紧抢插晚稻,加快插秧进度,以免错过适宜季节,不利于晚稻正常生产。

南方早稻产区各地也须注重蓄水和计划用水,及时犁耙沤田,以保证早稻适时移栽。

父亲不但是犁耙田的老把式,插秧苗、种萝卜青,速度之快更是无人可比。

耠子犁耙、骡马驴牛、胶轮大车,大多退出历史舞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2-28
“犁耙”的读音是【lí bà】
释义
“犁”【lí 】
1.
耕地的农具。
2.
用犁耕:用新式犁~地
“耙”有两个读音,【bà】和【pá】
1.
“耙”【bà】:1.用来把土块弄碎、弄平的农具:钉齿~,圆盘~ 2.用耙弄碎土块:地已经~过了
2.
“耙”【pá】:1.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的用具。 2.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地
造句
同时,各地应想方设法缩短农耗期,做到边收割边犁耙沤田,抓紧抢插晚稻,加快插秧进度,以免错过适宜季节,不利于晚稻正常生产。
南方早稻产区各地也须注重蓄水和计划用水,及时犁耙沤田,以保证早稻适时移栽。
父亲不但是犁耙田的老把式,插秧苗、种萝卜青,速度之快更是无人可比。
耠子犁耙、骡马驴牛、胶轮大车,大多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