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马伯庸的《<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一文

如题所述

马伯庸的《<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一文揭露曹室密辛的文章,我认为,在我们读这边文章的过程中会有对作者知识渊博感叹,先不说事实是否真如文章所说的那样,但是却可以拿来当一个关于“宫斗”好文章让我们仔细的借鉴并且深究其内容,文章的线索也足够缜密丰满。


《洛神赋》是在公元二百二十二年,魏黄初三年。曹植从邺返回封地鄄城的途中写下的,在这篇文章里,曹植说自己在途经洛水时邂逅了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极尽描摹这位佳人的风采神姿,字里行间充斥着强烈的倾慕之情。他就象是一位陷入疯狂热恋的年轻诗人,把所能想象到最美好的词汇,都毫不吝惜地加诸在这位女子身上。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洛神赋》。其中诸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的描绘,已成为千古名句。

在《洛神赋》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耳熟能详的曹魏宫闱公案。据说曹植对曹丕的妻子甄妃怀有仰慕之情,却终不可得。《洛神赋》里的洛神,其实就是暗指甄妃,曹植籍着对洛神的描写,来释放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炽热却被压抑已久的情感。

我认为,《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说出四点不合逻辑之处:

第一,曹丕与曹植之间存在紧张的政治斗争,曹植不会有很多机会接近甄氏。如果《洛神赋》真是为甄氏而作,曹丕怎能让这样的文章到处流传?曹植不过是借《洛神赋》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罢了。

第二,谁会拿自己老婆用的枕头送人呢?

第三,《洛神赋》原名《感甄赋》,这确实,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音“眷”)城之“鄄”。古时“鄄”、“甄”通用,而曹植曾被封鄄城王,因此应当是“感鄄”。

第四,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爱上一个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


我认为,马伯庸在书中写的至情至性的曹植,一见到甄后就会因过度兴奋而丧失判断力。而让甄后搅乱曹植的心,这个主意正是郭后给曹丕出的。郭后这一手,即帮丈夫排挤了竞争对手,又为自己打击了后宫竞争者,可谓一石二鸟。唯一的疑问是:就算曹丕不惜牺牲个把老婆,但甄氏何以愿意接受这种侮辱呢?只能推测,她当时提出了交换条件——给曹睿封爵。只要曹睿封了爵,诏告天下,就等于从法理上确保了他曹氏长孙的地位。想来知道曹睿身世的应该不止一人,但此子曹操“生而爱之,常令在左右”,于是知道真相的人也就三缄其口。建安二十三年,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正式被纳入继承人序列,地位最高。所有这些内容,也就构成马伯庸的道出<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论据。


历史已成为过去,我认为,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深究历史上发生的这些事或那些事的正确与否,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古人的知识结构及思维逻辑,以便己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9
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风雨洛神赋》,是2010年人民文学奖的散文奖获奖作品。
从史学来说,里面的考据很多近似于恶搞……
从文章和故事来看,确是很值得一读的。
但是我觉得比起后来他写的《新海瑞上书》,差的远了。
摘几句我当时写的评论:
关键词:架空历史;左右之争;犀利吐槽
彻底折服我了。
最早和亲王跑团的时候,只是觉得他文思奇快且过目不忘。
后来读很多科幻奇幻,觉得他嬉笑怒骂的文风比较讨喜,但无感。
再后来靠寂静之城获得银河奖,才发现他对幻想世界架构的功底已经在国内无出其右了。PS:寂静之城是我见到的第一篇直面痛斥敏感词的文学作品,当时对这个题材很喜欢。
再再后来,风雨洛神赋获得人民文学奖,再加上潜龙勿用、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几部作品,才了解他对历史的牛逼程度,而且是牛逼到了可以吃透再架空再影射回去的地步。
再再再后来,主要是在微博上看他段子,好像还上过节目,作为专业段子写手,印象就不太深刻了,只记得各种周一例行吐槽。
然后就是新海瑞上书了,可以说是风雨洛神赋和寂静之城的结合体,架空历史能考证到这种程度,无出其右,架空世界和现实世界能如此对应的,也无出其右,最给我惊喜的是政论部分,决然超脱了段子写手、大牛公知、微博名人之类的标签。
反正我仅就文字看,鲁迅奖矛盾奖目指啊!当然,不会颁的,不被和谐不错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1
我觉得那个对曹植的阴谋无法判断以外,其他可信度不大 。
第一,曹丕和曹植关系紧张,曹植写下洛神赋时,他被曹丕赶到鄄城赴任,应该和鄄城有关,他在洛阳感叹自己的悲剧命运。而且曹植是有政治抱负的,洛神赋中的美人,很可能代指自己的抱负 。并且这种写法古已有之,屈原就曾用美人指君王。后来曹植在写美人篇时,也用过这种手法。况且曹植真是为甄宓写的,曹丕会不管?再说曹丕曹植关系紧张,见面机会不多。
第二,曹叡生世,曹操攻克邺城的时间在八月,从娶妻到生子太快了吧。再说怀孕的生理情况和生活差别很大,不会看不出来,所以她也不会是怀孕嫁给曹丕的。再说根据《三国志》文帝纪和明帝纪记载,延康元年(220)曹叡被封武德侯时年15岁,以虚岁往回推,曹叡生于建安十一(206)。曹叡改赋的名字是出于对母亲的尊重。曹叡对母亲很思念,鄄和甄太像了,很可能是避讳。
至于文中提到的传位之事,太滑稽了。关于家业传承,怎么会传给外人,还让他活这么长时间?就算曹操在世时不好动手,那他去世以后呢?曹丕和曹叡的约定,也不真实,谁知道曹叡有没有后代?而且曹丕去世以后,曹叡是帝王谁也管不了他,要不是曹叡没有儿子 ,曹叡会给其他人?
这篇文章应该只是小说的玩笑,不能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