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赋的创作背景

如题所述

《荔枝赋》的作者是张九龄,其因受李林甫等人的排挤而遭贬,创作此文,以荔枝喻人,为遭受不公正待遇之人同情和叫屈。
开元十八年(730年),张九龄任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此诗当作于这一时期。荔枝是作者家乡的特产,历来为文人所吟咏。它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果品,品种繁多,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但是在文中却仅堪充士大夫文人的口果腹,不能尽其所用。显然,作者找到了荔枝与仁人志士的契合点,为荔枝即为遭受不公正待遇之人同情和叫屈,也是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大胆质疑。所以,文章表面写荔枝,实际写人才;表面不温不火,实则怒火中烧。就张九龄本人而言,因受李林甫等人的排挤而遭贬,对文中荔枝的命运有着很深的体会,因而能写下这篇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文章。
补充原文如下:荔枝赋(并序)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状甚环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刘侯,弱年迁累,经于南海,一闻斯谈,倍复喜叹,以为甘旨之极也。又谓龙眼凡果,而与荔枝齐名,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是时二方不通,传闻之大谬也。每相顾闲议,欲为赋述,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及理郡暇日,追叙往心,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
果之美者,厥有荔枝。虽受气于震方,实禀精于火离。乃作酸于此裔,爰负阳以从宜。蒙休和之所播,涉寒暑而匪亏。下合围以擢本,傍荫亩而抱规。紫纹绀理,黛叶缃枝,蓊郁而霮对,环合而棼纚。如盖之张,如帷之垂,云烟沃若,孔翠于斯。灵根所盘,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
尔其勾芒在辰,凯风入律,肇允含滋,芬敷谧溢,绿穗靡靡,青英苾苾,不丰其华,但甘其实。如有意乎敦本,故微文而妙质。蒂药房而攒萃,皮龙鳞以骈比,肤玉英而含津,色江萍以吐日。朱苞剖,明珰出,冏然数寸,犹不可匹。未玉齿而殆销,虽琼浆而可轶。彼众味之有五,此甘滋之不一,伊醇淑之无准,非精言之能悉。闻者欢而竦企,见者讶而惊仡。心恚可以蠲忿,口爽可以忘疾。且欲神于醴露,何比数之湘橘?援蒲桃之见拟,亦古人之深疾。
若乃卑轩洞开,嘉宾四会,时当燠煜,客或烦愦。而斯果在焉,莫不心侈而体忲,信雕盘之仙液,实玳筵之绮缋。有终食于累百,愈益气而治内,故无厌于所甘,虽不贪而必爱。沉李美而莫取,浮甘瓜而自退。岂一座之所荣,冠四时而为最。
夫其贵可以荐宗庙,其珍可以羞王公,亭十里而莫致,门九重兮曷通?山五峤兮白云,江千里兮清枫,何斯美之独远?嗟尔命之不工。每被销于凡口,罕获知于贵躬。柿何称乎梁侯,梨何幸乎张公?亦因人之所遇,孰能辨乎其中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08
  创作背景: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荔枝是他家乡的特产。开元十八年(730年),张九龄任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此诗当作于这一时期。

作品原文:

《荔枝赋·并序》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状甚环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刘侯,弱年迁累,经于南海,一闻斯谈,倍复喜叹,以为甘旨之极也。又谓龙眼凡果,而与荔枝齐名,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是时二方不通,传闻之大谬也。每相顾闲议,欲为赋述,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及理郡暇日,追叙往心,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
果之美者,厥有荔枝。虽受气于震方,实禀精于火离。乃作酸于此裔,爰负阳以从宜。蒙休和之所播,涉寒暑而匪亏。下合围以擢本,傍荫亩而抱规。紫纹绀理,黛叶缃枝,蓊郁而霮对,环合而棼纚。如盖之张,如帷之垂,云烟沃若,孔翠于斯。灵根所盘,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
尔其勾芒在辰,凯风入律,肇允含滋,芬敷谧溢,绿穗靡靡,青英苾苾,不丰其华,但甘其实。如有意乎敦本,故微文而妙质。蒂药房而攒萃,皮龙鳞以骈比,肤玉英而含津,色江萍以吐日。朱苞剖,明珰出,冏然数寸,犹不可匹。未玉齿而殆销,虽琼浆而可轶。彼众味之有五,此甘滋之不一,伊醇淑之无准,非精言之能悉。闻者欢而竦企,见者讶而惊仡。心恚可以蠲忿,口爽可以忘疾。且欲神于醴露,何比数之湘橘?援蒲桃之见拟,亦古人之深疾。
若乃卑轩洞开,嘉宾四会,时当燠煜,客或烦愦。而斯果在焉,莫不心侈而体忲,信雕盘之仙液,实玳筵之绮缋。有终食于累百,愈益气而治内,故无厌于所甘,虽不贪而必爱。沉李美而莫取,浮甘瓜而自退。岂一座之所荣,冠四时而为最。
夫其贵可以荐宗庙,其珍可以羞王公,亭十里而莫致,门九重兮曷通?山五峤兮白云,江千里兮清枫,何斯美之独远?嗟尔命之不工。每被销于凡口,罕获知于贵躬。柿何称乎梁侯,梨何幸乎张公?亦因人之所遇,孰能辨乎其中哉。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作品简介:
《荔枝赋》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的辞赋作品。全文两大部分,一为“序”,一为“赋”,两部分重心各有不同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篇章来铺陈描绘荔枝的珍贵奇异,进而抒发对被弃置埋没而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仁人志士的同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荔枝的珍奇、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此赋选材精当,寓意深刻。
第2个回答  2016-06-07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荔枝是他家乡的特产。开元十八年(730年),张九龄任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此诗当作于这一时期。

第3个回答  2016-06-08
《荔枝赋并序》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撷取作者家乡特产荔枝,作为写作题材,富有乡土气息。作者继承屈原以来的咏物传统,托物言志,抒发了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无奈。“赋”表明文体,“并序”意为正文前有一段序言,交代写作动机和相关内容。张九龄,武后神功年进士,官至中书令。开元十八年,转任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为人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因而也时常遭李林甫等人的排挤,其内心自然也有诸多凄苦、不快和无奈,联系众多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愤慨,他于此时有感而发,写下《荔枝赋并序》,托物言志,借物抒发心中的块垒。
第4个回答  2016-06-16
为荔枝即为遭受不公正待遇之人同情和叫屈,也是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大胆质疑。所以,文章表面写荔枝,实际写人才;表面不温不火,实则怒火中烧。就张九龄本人而言,因受李林甫等人的排挤而遭贬,对文中荔枝的命运有着很深的体会,因而能写下这篇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文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