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的教育

如题所述

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发表,把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提到人才智力早期开发的高度。1980年,针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队办的幼儿园大量减少的实际,一些小学开设学前班。全县入园(班)幼儿12284人(其中入学前班3113人),入园(班)率为23.6%;1983年,推广平洲经验,农村出现乡(行政村)办、村(自然村)办、集体办、私人办多种办园模式。当年,区、乡、村三级新办27所设备较完善、环境较优雅的幼儿园,新建园舍面积7463平方米。1986年,全县有幼儿园224所,入园(班)幼儿26220人(其中入学前班14571人),入园(班)率上升到48.6%。
1987年,按照省教育厅办好示范性幼儿园的意见,调整幼儿园的布局,落实各镇中心幼儿园的师资和园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建立科学管理制度。1989年实施县政府《关于发展我县幼儿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管理水平和幼师队伍素质。1990年,进一步明确要把中心幼儿园办成教学研究基地,以带动各类幼儿园提高教学水平。1996年,制定《南海市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规划》,提出按“农村重点抓发展,城区重点抓提高”的方针发展幼儿教育,开始有计划的撤销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全市有幼儿园320所,在园(班)幼儿56029人(其中入学前班18147人),入园(班)率为89.5%。附设学前班的小学214所,占小学数的75%。桂城中心幼儿园和南庄中心幼儿园先后于1995年和1998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幼儿园。1998年,南海市的机关幼儿园、机关第二幼儿园、南师附属幼儿园转制,由事业单位承办。
1999年3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一园一章程,加强幼儿园规范建设的意见》,作为幼儿园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基本依据。2000年,要求各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按照《广东省中心幼儿园规范标准》进行自评整改,按照《南海市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和《南海市幼儿园建筑设计规划》建设园舍。是年,有桂城、三山、盐步、罗村、小塘、南庄、沙头、西岸等镇(街道)完全撤销小学附设学前班,全市只剩下学前班92个,在班儿童2910人,入园(班)率95.2%。2001年,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村委会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涌现出一批标准高、设备设施齐全的幼儿园,形成了以政府办园为示范,集体办园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结构。是年,全市入园(班)幼儿56402人(其中入学前班2016人),入园(班)率95%。2002年,南海市有幼儿园348所,托儿所98所。其中,集体办216所,占48%;私人办、承办或合作办230所,占52%。同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幼儿园的有18所,被评为南海市一级幼儿园的有12所,其中,6所由社会力量举办。 1979年,南海县有小学270所,教学班2614个,学生106930人,教职工4357人。适龄儿童85118人,入学率97.9%;附设初中班的小学237所,初中教学班636个,初中生22852人。
1980年,确定狮岭小学、盐步三小和平洲二小为县重点小学,其中,狮岭小学于1978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小学。是年,恢复13所公社中心小学。
1982年10月,经省、地教育部门检查验收,南海县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全县小学生10938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9%。
1986年9月,除3所小学经批准外,其余小学不再附设初中班。1987年9月,全县279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等各项指标超过广东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1989年11月,县教育局发出《关于分批验收办学条件“四合格”学校的通知》。至1994年6月,经过五批检查验收,小学“四合格”学校128所,占全市小学287所的44.6%。
1993年6月,桂城中心小学经督导评估,被批准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1994年底,大沥中心小学等9所小学经督导评估,被批准为佛山市一级学校。1995年5月,狮岭小学等11所小学经督导评估,被批准为南海市一级学校。至2002年12月,南海市小学中共有广东省一级学校5所(桂城中心小学、大沥中心小学、黄岐中心小学、西樵中心小学、大沥实验小学)、佛山市一级学校44所、南海市一级学校56所,等级学校合计105所,占全市228所小学的46%。
1993年9月,旅港同胞沈耀雄独资创办的民办学校南庄镇侨立小学开学。1994年民办学校(含小学部)南海聚华园学校和南海俊慧学校建成开学。两校分别于2000年底和2001年初停办。2002年,南海市有民办和民办公助的小学5所:侨立小学、南光中英文学校(含小学部)、南海实验小学、大沥实验小学、南海师范实验学校。
1998年11月开始,南海市实施以调整学校布局、撤并规模过小的学校(500人以下)为重点的改造薄弱学校工程,并把“改薄”工程与建设规范化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结合起来。至2002年,撤并59所小学,增加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的小学,如小塘中心小学、丹灶中心小学和狮山一小。
2002年9月,南海市有小学228所,教学班3416个,学生148434人,教师7000人。南海户籍适龄儿童127784人,入学率100%。 1979年,南海县没有独立的初中,附设初中班的小学有237所;县属、公社属的完全中学17所,其中,石门中学、九江中学是县重点中学;全县有初中798个班,学生29829人,高中109个班,学生5307人。1980年开始,公社分片设立初中,当年全县有独立初中2所。1981年,独立初中11所;公社高中不再招收高一新生。1982年,全县独立初中24所,高中只保留5所:县办的石门中学、九江中学、南海一中、西樵中学、以及南海糖厂子弟学校。1984年,复办的南海中学开始招收高一新生。1985年,区办的独立初中40所,石门中学和九江中学不再招收初一新生。1986年,县属的桂城中学开办,招收高一和初一新生(初一新生只招至1988年,共三届)。1987年,除桂城中学外,县属中学都改为高级中学。
1987年,普通高中学生与职业高中学生人数之比是4∶6。1988年,全县普及初中教育。有初中48所,707个班,学生36640人;普通高中5所,77个班,学生4704人。
1994年,镇(街道)高中改办为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于一体的综合高中。1998年,有市直高中5所,镇(街道)综合高中15所,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6.5%,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0年,南海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通过了佛山市政府的评估验收。
1999年开始,市直5所高中挖潜扩招,扩招10个班500多名新生。1999~2002年按高标准改造薄弱学校,建设规范化学校。至2002年,学生1000人以上的初中37所,占初中学校总数的75%。是年,实行市直高中与镇(街道)高中“捆绑式”发展,每所市直高中“捆绑”2~3所镇(街道)高中,实现优秀管理经验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启动“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工程。南海市中学有广东省一级学校8所:石门中学、桂城中学、南海中学、盐步中学、里水中学、桂华中学、小塘中学、九江镇初中;佛山市一级学校24所,南海市一级学校24所,等级学校占中学总数79%。
2000~2002年,南海还先后办起了校舍、设备、师资、管理都具有较高水平的5所民办公助中学:初中有石门实验学校、南海实验中学;高中有南海中学沙头分校、华南师大附中南海实验高中;完全中学有南海执信中学。 县地方传统戏剧为粤剧。1979年,周启榕、梁庭辉创作的独幕粤剧《争秋夺暑》获广东省业余小戏会演创作奖。陈璐创作的粤剧《三凤求凰》、《姐妹易嫁》、《状元与乞儿》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由广东省电视台录播。80年代,县戏剧创作以独幕粤剧为主,戏剧作者屈尔、杨粤生、李巨龙、关岳中等创作了一批短小精悍、贴近生活、诙谐幽默的独幕粤剧,如《患中缘》、《两包烧鹅》、《打煤》、《卖青瓜》、《垃圾千金》等,其中,屈尔创作的独幕粤剧《患中缘》1982年获省文艺创作三等奖。
1990年以后,市文化馆每年举办戏剧创作培训班,文化局每隔几年举办一次小品比赛,南海文化发展公司每年开展一次“桂花艺术工程”奖励,推动了群众性的戏剧创作,使戏剧创作水平不断提高。90年代,南海有业余戏剧作者80多人,戏剧创作十分活跃。陈初华、李巨龙、杨粤生、张风、陈长杰等一批戏剧作者创作的话剧、小品连年在各级戏剧赛事中获奖。其中,由陈初华、杨粤生、李巨龙三位业余戏剧作者创作的大型话剧《新居》先后获1995年广东省国际艺术节编剧二等奖、199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8年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奖。该剧通过描写90年代珠江三角洲农民根叔一家搬进豪华新居后发生的种种矛盾冲突,以新颖的题材,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活而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成功地反映了市场经济大潮对珠江三角洲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和重塑,提出先富起来的农民在获得物质上的新居后,如何建立“精神新居”的深刻课题。由李巨龙创作的话剧小品《小丈夫》和《临时临工》分别获文化部1997年“群星奖”优秀奖、2000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二等奖。1999年,《拉大缆》、《妻子与丈夫》、《临时临工》、《红裙子》、《野炊》戏剧小品在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和第三届群众戏剧花会中分别获一、二、三等等7个奖项,为全省县级市之冠。2000年,陈初华成为被省文化厅聘任的6个“广东省业余编剧家”之一,2001年加入中国戏剧协会,成为南海首位中国剧协会员。1979~2002年,南海戏剧创作呈现繁荣的局面,在全国和省各种戏剧创作赛事中共获37个奖项,居全省县级市前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