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下面的问题!

5、三个代表全文的英文翻译:____________

6、以写无题诗著名的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这样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

7、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 以纪念 “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 你知道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是谁吗?人类第一次飞向太空的梦想是什么时候实现的?中国人又是什么时候实现了“摘星揽月上九天”的梦想呢?搜集相关的资料,分别了解以下内容。整理成报告形式,要求图文并茂。
(1) 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回顾,包括重要历史的时间、事件、人物以及相应的图片资料。
(2) 我国在探索“飞天”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事件?
(3) 你知道宇航员是如何生活和工作、如何训练的吗?宇航员在太空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5.(1)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2)the orienta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3)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6.身无彩凤双飞翼

7.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是明朝的士大夫万户,他把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人类第一次实现飞向太空的梦想。
2003年10月15日 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实现了“摘星揽月上九天”的梦想。

(1)、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回顾: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1969年1月14-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5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交会对接,并交换了宇航员。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号空间站。
1975年7月15-21日,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和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在太空联合飞行,成为载人航天的首次国际合作。
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
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列斯和斯图尔特不拴系绳离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第一批"人体地球卫星"。
1984年7月25日,前苏联萨维茨卡娅离开礼炮7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1985年7月25日,王赣骏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华裔宇航员。
俄罗斯的波利亚科夫,于1994-1995年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停留43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男宇航员;而美国的露西德于1996年在和平号上停留了18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女宇航员。
1986年2月20日进入轨道的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至今已在太空中运行了13年,成为寿命最长的空间站。
1995年3月2-18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其上的7位宇航员加上和平号上的6位宇航员,共有13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成为同时在太空中人数最多的一次。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
在1995年2月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美国宇航员科林斯成为第一位航天飞机的女驾驶员。
生于1935年的美国宇航员马斯洛雷夫,具有2个学士、3个硕士和1个博士学位,是学位最多的宇航员。
航天飞机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是1996年11月19日起飞、12月7日降落的哥伦比亚号,历时17天1 5小时53分钟。
1995年6月2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次对接,开始了总计9次的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对接,为建造国际空间站拉开序幕。

(2) 我国在探索“飞天”的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秒,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航天员训练项目分八大类,即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及大型联合演练。以上除大型联合演练外,均为航天员职业训练过程中必须完成的训练项目。航天员的培训内容包括:体质锻炼、理论知识教育、心理训练、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训练、生存训练和航天器技术训练、航天医学工程技术训练、空间科学及应用知识和技术训练、生存训练以及综合训练等。针对航天员的类别和职业不同,其培训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也不同。职业航天员,如驾驶员和任务专家,其训练内容较多,要求也严,训练时间也较长,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非职业性航天员,如载荷专家或科学家航天员,其训练内容较少,时间也较短。

吃——最容易的事变得复杂奇妙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样的,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但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宇航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如营养好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吃时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复到与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外,还必须针对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生理改变的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如肌肉萎缩就要求食品必须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则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等。

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失重条件下,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所以说,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现在,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飘浮起来,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这些小格内,插上电源后,一会儿就可以将食物加热到可口的程度。有了它,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猪排等食物了,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多大区别。

穿—一件衣服价值千万美元

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其蔽体、保暖、美观、大方等特点,可是当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发现,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传统范畴。因为,太空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极端的温度环境,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气,空间陨尘、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的威胁等,都需要航天服为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宇航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保证宇航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返回。而舱外航天服则更为复杂。它是宇航员出舱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系统、电源系统以及宇航员视觉防护与保障,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舱外航天服结构上由微流量防护层(外罩)、真空隔热屏蔽层、气密限制层、通风结构和液冷服等组成,犹如一个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通常比一个健硕的人还要重许多。它的价格自然也不菲,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要花费上千万美元。

谈到航天服,不能不讲一下“太空喷气背包”。这种背包高约1.25米,宽约830毫米,总重150公斤,内装12公斤液氮,共有24个喷嘴。它像一把没有坐位的椅子,安在宇航员的背上。宇航员可以通过扶手上的开关控制24个微型喷嘴,喷射出背包里的压缩氮气,从而形成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反推力,实现不同方向的移动。有了这种喷气背包,宇航员就能在茫茫太空中随心所欲地翻筋斗、旋转,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地自由移动了。

住——密舱生活考验技巧

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宇航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于是,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座舱用来保护宇航员。

供宇航员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密闭舱是宇宙飞船上的一个主要部分,是保证宇航员身体健康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生命保障系统最为重要的是供水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供给宇航员生活用水和饮食用水。密闭舱是一个狭小的环境,必须对不断产生的污染物加以净化,以维持舱内空气新鲜,保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

由于失重飘浮,宇航员行动起来不像在地面上那样自如,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翼翼。航天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在失重时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宇航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只要他高兴。为了防止无意中触及开关,他们睡觉时必须把双手束在胸前。宇宙空间中的睡觉姿势很特殊,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在空间轨道站上,宇航员已可享受分隔式卧室和床,但他们在睡觉时必须把自己捆在床上,以免翻身时因失重而飘离。

另外,在宇宙中航行的宇航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但这一切都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比如在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为防止这个问题,美国采用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宇航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宇航员洗澡时,需要将耳朵塞上,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当人进入浴室,还要穿上固定的拖鞋,这样就不会飘浮起来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装备有一种太空马桶,造价高达2340万美元。这种马桶可贮存处理更多粪便,有独立的尿液分离器,可将尿和粪便分开处理。马桶上的气流导引装置,解决了失重条件下人体排泄的困难。

行——防止成为茫茫太空的人体卫星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离开“上升”2号飞船密闭舱,系着安全带第一次到茫茫太空中行走,开创了人类太空行走的先例。然而太空行走与人们在地面上的行走不能相提并论,其困难程度是常人难以想像的,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措施。

由于太空处于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也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同时还存在着能伤害人体的各种辐射和微流星体,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身穿特制航天服。同时,由于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这些载人航天器密闭舱内的人造气压、空气组成基本与地面相同,故人体内吸有一定量的氮气,而航天服内的气压较低,仅为大气压的27.5%,宇航员如果猛然出舱,遇到低的气压后血液供应会较差,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气游离出来却不能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而形成气泡,因此可能造成气栓堵塞血管,引发严重疾病。所以宇航员出舱前需要吸取纯氧将体内氮气排出,以免隐患。

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围绕地球高速运行时,在广袤的空间中没有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速度快慢,如无保险措施,就可能会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再加上载人航天器和自己都在运动,宇航员有时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亦有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太空行走需要采取保险措施———身系安全带。安全带犹如婴儿的脐带将宇航员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失。1984年2月7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进行第11次飞行时,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里斯穿着一种带助推装置的航天服,首次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在太空中自由行走了95分钟,捕获了已经停止工作的“太阳峰年”号人造卫星,并对其进行修理,排除故障后又将其重新送回轨道。布鲁斯完成了航天飞机首次捕获卫星的任务。这次太空行走也为人类在太空中的活动开创了新的天地。但为了保险起见,现在宇航员仍被要求系安全带。万一宇航员不能自己走回航天飞机,可以用牵引缆索把他拉回来。

太空生活看似有趣,实际上是对宇航员生存技巧的一大考验。看来要做个太空人,享受一下与地球人不一样的生活,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23
6.身无彩凤双飞翼
7.2 1956年10月8日,中国就秘密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五院),代号0038部队。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9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风暴1号运载火箭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FSW-0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90年4月7日,中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箭发射“国际星7A”失败。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中国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1b及1c。该系统所属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秒,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第2个回答  2010-03-23
5."Three Represents", namely that the Party must always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the orienta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Partys collective wisdom and a guiding ideology the Party must follow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