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楼饮清露清响出疏洞。写出了蝉形状什么实性什么以此表现诗人什么品格这是典?

如题所述

开篇明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这是一首咏物诗,原诗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注释

①緌(ruí): 唐代的一种帽子,结在颌下面帽带的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帽带,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②流响:蝉连绵不断的高昂的鸣叫声。

(二)译文

蝉垂着触须饮着清清的露水,连绵不绝的长鸣声从疏朗的梧桐树中传来。

因为蝉栖居在高大的梧桐树上的缘故,所以蝉发出的鸣叫声自然清远悠长,这声音并不是因为借助了秋风的传送。

(三)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的小诗,是唐代诗人所做的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这首诗别出心裁的写法,深远的寓意,历来为后世所称道。

诗人以蝉比喻君子,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垂緌”,蝉的生活习性“饮清露”,实际上诗中处处都包含着比兴的象征意义。

首先是“饮清露”的含义,这三个字描写蝉只喝露水为生,寓意君子的清高。

其次是“流响”的含义,这两个字描写蝉的鸣叫声清远悠长,寓意着君子的德与馨,高标与逸世的风韵。

而结尾两局“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诗的主旨,这两句暗示君子品格高远,无需凭借外部力量的帮助,自然能够美名远扬,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好诗共读,佳作共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4
这两句诗出自唐朝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前两句诗写出了蝉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后两句诗解释了为什么蝉鸣能够传到很远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不依附于权势的高尚品格的追求。这是典型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第2个回答  2021-09-05
垂缕饮清露,清响出疏桐,写出了单的生活状态,和蝉的自在畅快而自敛的品质,表现了诗人的清高,洁身自好与孤傲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