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隐藏了多少秘密?

如题所述

  在主要有这么几种观点:\x0d\x0a\x0d\x0a  ■神秘微笑之“蒙娜丽莎身着丧服”说\x0d\x0a  蒙娜丽莎毫无缀饰的素净黑服,发上覆盖黑色头纱,说是丧服并不奇怪。根据传记作家瓦沙利所言,此幅画的模特儿拉乔康达夫人,在开始绘制这幅画前,也就是1499年时,其心爱的幼女不幸夭亡;如果《蒙娜丽莎》的模特儿果真是她,穿着丧服请人作画也就不难理解了。\x0d\x0a  根据瓦沙利所写传记的记载,达·芬奇在作此画的四年光阴中,令音乐家、名曲家、喜剧家围绕着模特儿(蒙娜丽莎),使她的心魂永远处在温柔的愉悦之中,以驱除她的忧郁,同时也使她的美貌格外显露出动人心魄的诱惑。其面容的神秘就包含了音乐的那种“摄魂制魄”的力量。当这种神韵体现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时就成了一种让人难解的神秘。\x0d\x0a\x0d\x0a  ■神秘微笑之“牙病”说\x0d\x0a  意大利医生苏拉诺认为,蒙娜丽莎有这样神秘的笑容并不是画家功力的深厚,更不是蒙娜丽莎本人能凭神秘的微笑来颠倒众生。身为医生的苏拉诺认为,蒙娜丽莎之所以能有这样迷人的微笑,是因为她有磨牙的习惯。在睡觉时或精神紧张时会不自觉地磨牙,从而使笑容带有无限的神秘感。而英国考古学家又提出另外一种牙病说。这些考古学家编写了一本有关牙医学历史的书。他们说,达·芬奇画《蒙娜丽莎》时很可能以一位名叫伊莎贝拉·阿拉冈的年轻女子为模特。据记载,这位妙龄少女相貌娇美,体态丰盈,特别适合当模特儿。但是,当英国最著名的人类遗骸法医研究中心———布拉福特大学对伊莎贝拉的头骨进行分析后发现,伊莎贝拉的牙齿不仅黄黑,而且牙缝很宽。正因为如此,伊莎贝拉在当模特儿和有别人在场时,总不敢咧嘴而笑。\x0d\x0a\x0d\x0a  ■现代化技术手段揭开微笑的面纱\x0d\x0a  在不久前,一个借助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发现揭开了这个持续了几个世纪的神秘微笑的面纱。原来,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天才的达·芬奇以其出神入化的绘画技巧所造就的一个视觉假象。\x0d\x0a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位名叫玛格丽特·利文斯通的神经学家的发现,这个著名的微笑在蒙娜丽莎的脸上扑朔迷离、若隐若现,犹如梦一样飘忽不定。根据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通过两个独特的区域来看这个世界,一个中央区域,称为中央凹。这个区域负责最强烈的视觉刺激,使我们具备看到色彩的能力。而它的外围区域则负责黑和白、阴影和运动。而人们凝视一副面容时,常常会把大多数时间花在看眼睛上。因此,当一个人的视觉中心集中在蒙娜丽莎的眼睛上时,则精确度较低的外围视觉则集中在蒙娜丽莎的嘴上。由于外围视觉对细节不感兴趣,它会非常“乐于接受”来自蒙娜丽莎颊骨的阴影。外围视觉工作时又会使影像更加模糊,这就强化了蒙娜丽莎笑容所涉及的阴影。但是,当欣赏者的眼睛直接转向蒙娜丽莎的嘴时,他的中心视觉并未看见阴影。所以微笑的效果就不明显了。利文斯通对蒙娜丽莎像进行了扫描并用电脑对其进行处理,重现图像但是过滤掉了阴影,这使图像的每一个细节都很清楚,再看画时微笑就很难看到了;但是当把阴影再次加强时,微笑就又浮现了出来。\x0d\x0a  利文斯通说:“在凝视蒙娜丽莎的嘴时,你将永远不会看到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之所以会忽隐忽现,是由于人们的眼光在围绕她的面容游动。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神秘面纱似乎已经被揭开了,但关于神秘的话题是否还会继续下去恐怕要实践来检验了。不管结果怎么样,蒙娜丽莎的微笑将仍是“永恒的微笑”。\x0d\x0a\x0d\x0a  《蒙娜丽莎》堪称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传世杰作之一,是巴黎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这幅矿世名画成画于1503-1505年间,描绘了一名表情神秘的女子。她身着华丽的服饰,静静的坐在风景前,双手自然地搭放在一起,丰满的体态,端庄的表情中体现出神秘的性感,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他的微笑,被后人称为神秘的微笑,因此这幅画也被后人称为“神秘的微笑”。关于这幅画尽管有着各式各样的传闻,但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却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依然亲近而又遥远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无论什么场合,什么时代,蒙娜丽莎的微笑值得所有的赏画者去慢慢体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