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死刑的前几分钟,死刑犯都会做出什么事?

如题所述

目前世界上70%的国家都已经禁止死刑,虽然我国依旧在执行但也是奉着少杀慎杀的态度,因此虽然大案破案率极高但死刑的案子却越来越少,这是我国司法进步的象征。所以如今能被执行死刑的无一不是罪无可赦之徒,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们也是形态万千。哪怕再凶恶的歹徒在即将走到人生终点时内心也不会平息。那在执行死刑之前犯人一般都是什么状态呢?有狱警就说出了真相。

犯人在死刑复核下来时和其他犯人一样都是吃大锅饭睡大通铺的,只是死刑复合下来时他才会被单独隔开,有些犯人可能会在这一夜畏罪自杀因此需要几位干警和表现好的犯人与他一起度过这最后一晚。很多罪犯在执行前都是一个劲儿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叫嚣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当死神真的来敲门的时候他们大部分腿都已经软的直不起来了,在被通知后整个人呆了几秒钟,之后开始焦躁起来,一会儿大哭一会儿笑,有的还会大吼几声。

知道死讯之后狱方会让他们留下遗嘱,还有什么要跟家属说的都可以写下来,这时候很多穷凶极恶的歹徒也会表现出内心中较有良知的一面,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的甚至会像受害人及其家属道歉等等。第二天的断头饭有不少犯人会吃的泪流满面,基本上都是吃了几口而已就吃不下去了,那种状态换谁都味如嚼蜡吧。送上刑场的途中吓得屁滚尿流也不在少数。

还有的犯人就比较有“心机”了,总所周知我国对精神病罪犯都是从轻处罚的,精神病也成了许多罪犯的一张“免死金牌”,有的罪犯为了伪装成精神病,在进监狱后情绪会突然出现反常,话开始渐渐变多,颠三倒四的有时还又哭又笑,跟他讲纪律还会用一双直勾勾的金鱼眼傻乎乎的盯着你,有时候甚至还会吃下自己的排泄物,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被识破之后又开始绝食,总之就是各种不配合,想着拖延行刑时间或者能逃过一劫就最好,但是最终还是难逃被送上刑场的命运。

有一小部分罪犯自被判死刑之后就表现得非常平静,或许他们内心已经几近崩溃,但外表上看却像是没事人一样,甚至对自己所犯下的过错表现的十分无所谓,曾经有一个死刑犯自15岁开始就多次入狱,从盗窃到抢劫再到强奸,最后一次在入狱时已经是一个死刑犯了,当时他才20出头,教管跟他已经是“老相识”了,在问到他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屡屡犯错的时候,他竟称不过是“玩输了”而已,对自己的生命似乎一点也不看重,这样的人你也很难指望他能尊重他人的生命了,可以说是死有余辜。

我国司法制度这近几年进步飞快,这点从死刑案例越来越少这方面就可以看出来。秉着少杀慎杀的态度,现在会被判处死刑的犯人无一不是证据确凿,罪无可赦之人。但即使是无恶不作的死刑犯,在面对死亡时没人可以泰然自若的接受结果,那死刑犯在被执行之前都在做什么呢?

在核准死刑前犯人还是和普通犯人住在一起的,但在核准之后会被转移到一个独立的牢房,一般在这时候都会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了。临刑前一夜会有表现较好的犯人和教官陪同度过这一晚,为的是防止犯人因为内心崩溃而自杀,这期间犯人一些合理的娱乐要求也会被同意,例如想打打扑克牌之类的,女犯人则比较复杂一点,在临刑前一夜狱友会帮她化个漂亮的妆容,梳头发涂指甲油等等,让她可以漂漂漂亮的上路。

并且在临刑前许多犯人都已经自知难逃一死,心里会有很多感叹,自己的一生什么时候最开心,什么时候最难过,有那些成就又有那些遗憾。有的会谈及自己的家庭,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对不起谁等等。给受害人道歉的也不在少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坦白自己为何会犯下这样的过错,感叹自己的人生。这时候的犯人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有人倾听他们内心的世界,并安慰他,稳定他们的情绪,否则很可能会精神崩溃而出现意外。

在执行前的早上会安排罪犯的最后一餐,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吃饱好上路”的说法,死刑犯的最后一餐可以自己提出,狱方一般都会满足。有的会想要最后再吃一次亲人做的饭,这也是可以同意的,如果没有亲属送饭也没提出想吃什么狱方也会在食堂安排一份较好的伙食。不过即使是再好的大餐在这一刻肯定也是味如嚼蜡的,大部分犯人随意扒拉两口也就不吃了,任谁都不会在将死之前还胃口大开吧。

之后会安排最后的家属会面。这时候犯人可以和自己最亲的几位家属告别,一般都是嘱咐兄弟或亲戚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交代自己的一些后事等等。这一刻哪怕再凶恶的歹徒也会表现出自己最贴近人性的一面,即使是犯人罪有应得,但这生死离别的一刻甚至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也是令人感慨万千的。交代完后事之后就会直接押赴刑场执行了,这时候家属是不能陪同的,只有在火化之后才能去领取骨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31

一般来说,死刑犯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上刑场的,很多监狱也不会提前通知执行死刑的时间,所以死刑犯只能凭借感觉去推测。不过死刑犯们基本也大概猜的出来自己哪一天要上刑场,因为在前一天,他们会从监狱被带到看守所,单独关押在特定的房间内。如果有一天,工作人员会问他们想吃点什么,或者是还有什么想要完成的事情的话,这就传递出——要行刑的消息了,当死刑犯听到这些后,也就知道自己明天要被行刑了。

被执行死刑的前几分钟

一旦接到法院的判决结果,这些人就已经崩溃了,自言自语,乱说胡话,各种哭闹自伤自残的都有。一般这种情况下看守所的干警们会针对性的进行特殊照顾,语言沟通安抚等,慢慢的都会平静下来的!签执行通知书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崩溃的,另一种事坦然面对的,终于解脱了!

执行死刑前晚会有几个犯人守着他,怕出现自残或者意外。天亮了叫他吃饭,有肉 甚至有酒,还有烟抽。法院法医武警集合,法院验明正身,宣读宣判文书,押敷刑场,立即执行死刑,武警死刑绳套脖,戴上犯的什么罪牌牌,两个武警押着上车,直奔刑场。最后到了刑场跪下,指挥员一声令下,直接爆心脏,一枪死不了,会有另外一个执行手接手补枪。


死刑犯都会做出什么事?

死刑犯上刑场前一晚最想干的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设想一下你知道自己明天将要上刑场,那么你肯定会不自觉地想到:吃好、喝好、穿好;见亲人、见朋友、见女友;想过去,想后悔,想落泪。有些死刑犯会在前一晚辗转反侧,然后像播放电影一样把自己的人生回放一次,最后再天亮时淡然走出小房间,看一眼最后的太阳。

第2个回答  2022-06-05

有些人因为严重违法被判死刑,例如法子英。有些人好奇,这些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之前的那几分钟,他们会做什么事情呢?一般是三种情况:一种是已经接受现实了;一种是崩溃了;还有一种是行为比较激动。

一、已经接受现实的,说明他(她)的自我心理建设,完成了

有些人知道被判死刑后,就知道来时无多了。他们可能是对自己的过失有清醒的认识,例如法子英杀了那么多人,手段还很残忍。这样的人,知道被抓住,就是一个死。所以,也比较坦然。

有些人说,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对于这样的人而言,死不过是另外一种新生。他们也认清了,因为被判死刑以后,只要没有其他因素干扰(上诉等原因),死刑判决书,终会下达。虽然时间未知,但不会缺席。

对于那些已经接受了现实的死刑犯而言,死刑只是他们解脱的一种方式了。他么可能会觉得,死刑只是一种途径,让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哪怕是一些心理上的暗示,也无法阻挡他们内心的渴望。

有些死刑犯知道穿新衣服或者给加个餐,就觉得死刑的日子到了。会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个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对于生死已经看淡的人,死刑不是事!

二、还有一种是崩溃的,无论是哀嚎还是絮絮叨叨,都是对自己行为的悔恨

还有一些人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多大反思,但对于死却是很恐惧的。知道自己要被执行死刑了,就觉得还没有活够。面对家人的时候,痛哭流涕,让家人觉得很心痛。但是,他(她)违法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这些。

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话不假,但是不能因为这句话,就可以违法,还是严重违法。不是严重违法,也不会被判死刑。面对家人的时候,知道忏悔了。要是早点知道,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冲动了?

面对家人的时候,知道絮絮叨叨对不起家人,对不起老人和孩子了。冲动的时候,想什么了?每个人都有冲动的时候,遇到这个事情,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冷静几秒钟,要是还冲动,那就继续重复上一个动作。

有人说,该出手时就出手!结果呢?不仅是身陷囹圄,还被执行死刑。冲动是魔鬼,不是白说的。痛哭失声,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家人更加难受。等到被带到刑场的时候,一些人就崩溃了。

有些人甚至出现生理性问题,例如大小便失禁。这种崩溃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忏悔,只是,忏悔的时间,有点晚了。有些人表示,应该设立专门的情绪释放点。但是,有些犯罪是激情犯罪,没有办法预防。

罗翔老师讲过这样的案例,一个男子,到工厂里打工,老板欠了他几个月工资,他跪在老板的面前,求他发工资,因为家里的孩子发烧了,他需要这些钱。但是,老板就是不给,还拿言语刺激他。他一气之下,杀了老板全家。这个人也被判死刑了!这种情况下的犯罪,是无法预料的。

要是这个人别纠结于此事,而是出去打工挣点,给孩子治病,说不定,这个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但是,因为他的老板一句话,成了不可挽回的结果。他可能会后悔,因为他有老人要赡养,孩子要照顾。这下倒好,没有机会了。痛哭流涕,是一种忏悔!

三、采取过激行为的那些人,应该是想拖延时间,说明他们心有不甘

还有一些人面对死亡的时候,并没有嘴上说得那么淡然,而是一种深深的恐惧。因为这个恐惧,让一些死刑犯有些过激的行为,无论是挣扎,还是使用暴力,都是他们的应激反应。有人说,有些人还想再或五百年内。没活够的潜意识,让他有这样的过激行为。

这个时候知道过激反应了,早干嘛去了?要是之前没有那么多违法行为,也不会被判死刑。知道被判死刑了,就觉得没活够了?晚了。不管死刑犯犯了什么法,应该是社会影响很恶劣的。

当时犯法的时候,难道不知道影响恶劣吗?法子英在违法的时候就知道,只要被抓住,就是一个死。要是心中有忌惮的话,也不会做出那么多犯法的事情来。要是心中有道德的话,也不会做违法的事。

作为一个正常人,不会有违法的念头,因为违法的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人说,违法之路可以跑路,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早晚被抓住,要是违法情节很严重,那么,被判死刑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这样做,何必呢?

违法的代价是自己的人身自由失去了,甚至还会失去生命。做这种事情的人,一开始不知道这种后果?应该知道,知道还去做?那是因为失去了理智。有人说,能忍别人不能忍的,就会成长很多,虽然有点毒鸡汤的感觉,但你细品,会不会有些收获?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

第3个回答  2022-07-12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刑罚,因为当一个人失去了生命,他再也无法感受到这个世上的一切,“死刑”历史悠久,不过现代有很多国家考虑到生命的宝贵,因此废除了死刑,而保留死刑的国家,通常当犯人穷凶恶极、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且毫无悔改,才会被判处死刑。

在古时,执行死刑的方式有很多,如斩首、绞刑、车裂、杖毙等,近代史上执行枪决的方式是电椅、绞刑、斩首,当枪支出现后执行死刑的方式就剩下了枪决,其他执行方式太过惨烈,因此逐渐被废除了。


在执行死刑前,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告知罪犯有权会见自己的近亲属,罪犯申请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近亲属。如果通知不能或者近亲属拒绝会见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罪犯并可以允许罪犯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留下遗言。其近亲属申请会见的,人民法院可以允许。

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即认真核对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基本犯罪事实及其他情况,确保被执行的人就是判决、裁定所确定的死刑罪犯,以防止错杀;还要询问罪犯有无遗言、信札,并制作笔录,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死刑一般是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的方法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在指定的刑场或者羁押场所内执行。采用枪决、注射以外的其他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事先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执行死刑完毕,应当由法医验明罪犯确实死亡后,在场书记员制作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包括执行死刑前后照片)及时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


我国崇敬生命也敬畏生命,保留死刑也是表明一条最低的底线,越过去了还不知回头,很难有重新做人的机会,因为这人放弃了,也失去了做人的体面,为了保护更多的人,为了让其他人引以为鉴,那么死刑犯跪着受死也没有很大的问题。

此外我国的死刑分立即执行和缓期两年执行,缓期两年执行是我国独有的,一些犯人犯了死罪,他理应承担他的责任,不过他若是表现良好,有悔改,犯罪程度还不到立即执行死刑,那么就会缓期执行。

第4个回答  2022-06-09

死刑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刑罚,自古以来死刑犯在临行前都会安排最后一餐, “人之将死,其膳也丰”,从古至今,几乎都是如此。在中国古代,死刑犯最后一顿饭,称为“断头饭”,“壮行饭”,“辞阳饭”。

一般来说犯人的要求狱方都会尽力满足,毕竟这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顿了,有些有亲属的也会让亲属做好犯人最喜欢吃的东西送进来,如果没有亲属也不提出喜欢吃什么的狱方也会按照监狱食堂中较好的伙食安排一顿,这点在所有实行死刑的国家都是一样的。

从古至今都有许多的刑罚,有一些刑罚可以说是非常的残忍。如凌迟处死,车裂等,这些都是古时候残忍的刑罚当然到了现在这个比较文明的时代是没有这些惨无人道的刑罚了。不然谁能接受啊。虽然说没有了一些残酷的刑罚,但死刑却是从古至今一直都有的。现今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将死刑给移除了,变成了终身监禁。

我国死刑的存在对于一些犯罪的罪犯来说是有着极大威慑力的。毕竟“死”不是每个犯罪的人都能够接受的,特别是一些想要犯重大之罪的嫌疑犯来说,死刑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道枷锁,让他们胆怯,不敢迈步。


因此,监斩官强迫罪犯跪下,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此时,高高在上的监斩官盛气凌人,代表正义的一方,而罪犯跪下,代表自己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认罪伏诛。这是一种处斩罪犯的仪式,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法律尊严。

如果死刑犯站着,大概和刽子手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人一般高。这时候,刽子手很难施展开,得高高举起大刀,举过头顶,再向下砍,很不顺手。而让死刑犯跪在地上,刽子手只需要正常举起大刀,砍向死刑犯即可,这样执行起来更方便一些。


则是会在最后一天的晚上,才通知行刑日期。目的就是担心如果提前告知,死刑犯会有别的心思。虽然这这种心思,在严密监管的看守所发生可能性极小,但是相关人员还是会十分小心。而且如果提前告知,有些死刑犯心理可能承受不了会崩溃,无疑加重其心理负担。

则会让死刑犯与家人见上最后一面,有什么要转交的物件或是遗产分配,工作人员都不会阻拦。毕竟,这是死刑犯和自己亲人见到的最后一面了。虽然他们罪孽深重,但是工作人员都很希望,能让这些死刑犯了无牵挂地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