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问答题形式

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人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在这一阶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古的旗帜下,他们重新审视文学现状,寻求文学出路。

尤其是针对明初以来受理学风气及台阁体创作影响所形成的委靡不振的文学局面,他们重新构筑文学的主情理论,注意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幷给民间俗文学以应有的重视,反映出对文学本身一种新的理解。

但是由于他们过分注重法度格调等创作规则,从而陷入了拟古的窠臼而难以自拔,也造成了创作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病。介于前后七子之间的另一文学派别唐宋派,以学习唐宋古文为旨归,但幷未在文坛掀起更大的波澜。

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流派的出现,尽管各自存在着种种无法克服的弱点,但在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对于文学自身的探讨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显出文学逐渐走出单一、僵化格局而谋求新路的动态,也体现了明中期社会文化思潮渐趋活跃的一个侧面。

扩展资料

前后七子发起的文学复古思潮,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产生过不小的震动,同时也给后世文坛带来了直接与间接、正面与负面的种种影响。

比如沈德潜,曾标榜前后七子的复古业绩,论诗主张从前后七子的文学论点中吸取内容,重新举起复古旗帜,以为“诗不学古,谓之野体”,并且着眼格调,直接继承了前后七子复古的衣钵。

从另一方面来看,前后七子一些文学变革的主张在某种意义上也开启了后世文学新精神。晚明时期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对李梦阳、何景明的文学活动加以肯定,同时他也颇有见地地赞赏民间所传唱的《打草竿》之类作品为“多真声”。这一论调显然与李梦阳“真诗在民间”的说法神理相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后七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反对充斥文坛的台阁体、八股文、理气诗,主张廓清萎靡不振、陈陈相因的诗风。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前七子多在政治上敢与权臣、宦官作斗争。尽管诗文创作成就不等,但均有一些面对现实、揭露黑暗的作品。

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而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在这一方面,作为后七子复古理论集大成者的王世贞(1526—1590)显得更为突出。他提出:“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艺苑卮言》一)进一步结合才思来谈格调。他还主张诗与文的创作都要重视“法”的准则,而“法”落实到具体作品的辞采、句法、结构上都有具体的讲究。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957970.html?si=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7-15
这些查查百科就能知道了,浪费宝贵的资源嘛
第3个回答  2010-07-14
uyy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