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认为《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你认可么?

近日,有网民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对此,浙江省教育厅回应:《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

第1个回答  2023-02-12

我不认为有多大的危害,但是有的网友反应不难看到一些对作品本身的曲解。比如,该网友认为《水浒》的情节“极其不合逻辑”,可是这一观点却脱离了文本,缺乏有力的论据支撑。同样是谈“逻辑”,作家毕飞宇在《小说课》中,通过林冲落草之路的必然性分析,得出“施耐庵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位一流小说家强大的逻辑能力”这一结论,整个论证过程就更加严肃、更具说服力,这也再次凸显了文学讨论要回到文本、避免臆想的必要性。
而回到最核心的议题上,《水浒》到底会不会毒害青少年?

且不说古往今来尚缺乏证据,单就一部小说就足以“毁人三观”也是夸张之语。小说固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如果就此盲目夸大其单方面的破坏性,也是想当然的臆断。现代青少年接收信息渠道多元,他们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什么是小说,什么是现实,这并非难以分辨。如果一味强调真空保护,不对就堵就禁,那么“四大名著”或许也不复存在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是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下有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在老师与家长的必要引导下,青少年们会更深刻地明白其中的区别——而这个过程,就是阅读与教育的意义。
正因这些认知误区非常普遍、极为常见,



读书之事,往往越辩越明,开始谈论,是引导人们理性看待经典名著的重要一步。文学经典既不该被过度神化,也不该被无理吐槽,而应被用心阅读,被认真正视。未来,希望这样充满人文气息的互动和探讨更多一些,有更多人能够参与进来,一起“把书读好”。

第2个回答  2023-02-12

《水浒传》毒害青少年,否认或认可?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许多中国青少年必读的课外读物。然而,有许多网友认为《水浒传》毒害青少年,建议从课本中删除。那么,“《水浒传》毒害青少年”到底是否认可?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水浒传》的传奇故事描写的是英雄的精神,宣扬正义和英雄主义,表达了一个时代的英雄梦。所以,从文学角度出发,《水浒传》不仅没有毒害青少年,反而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丰富心灵和精神世界。

其次,从教育角度看,《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从它中不仅可以汲取到优秀文字的天赋,而且可以获得对思想文化的有益启发,引导青少年发展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其受益匪浅。

再者,从社会现实政治环境角度出发,《水浒传》是反映古代文化背景的一部文学作品,里面大量描绘的内容与现在的政治氛围有所不同,鉴于社会部分重要内容与时俱进,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文化知识,增强青少年的政治意识,保障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只有学习其中从政治节骨眼出发的典故,毕竟让孩子明白古人的行为方式与当今的五颜六色的政治风貌是多么的不同,其中的道理才是毒害的根本。

综上所述,否认《水浒传》毒害青少年的论断,不认可从课本中删除这部作品。只有站在文学、教育及社会政治环境角度来厘清《水浒传》的精神内涵及其他主题,孩子们才能够真正领悟到文学作品的内涵,进而才能做到“有所得,有所学”。

第3个回答  2023-02-12

《水浒》毒害青少年论 是否应该删除课本

紫禁城里,一本《水浒传》正被争论:是否应该从课本中删除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让我们先认真得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水浒传》影响绝不力,自古以来就是梦寐以求学习有成的学子们必读之书。所谓江湖韵味,正是来自《水浒传》的英俊彪悍,正是它武侠梦想,写尽了将士刚毅的气魄和苦旅的艰辛,为青年发出无数铿锵的召唤,带动了他们不肯屈居于尘世的精神,更由他们追求英雄梦想的根源。

可是,《水浒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它确实存在毒害青少年的嫌疑。一方面,《水浒传》有时十分暴力,这些暴力场景尽管用于显示英雄士兵牺牲自我,可是暴力轰轰烈烈成了少年误读的泛滥。另一方面,由于《水浒传》缺乏严谨的思维,游戏如生活、以贱为贵的尽管令人激励,却容易引发少年果断的无视教育规则,尤其是把男英雄们把自我获得无数次胜利但耙却没有看到“苦中作乐”的真正含义。

所以,我们不能把《水浒传》完全否定,也不能把它从课本里删除,教育它,只有正确引导才能避免它毒害青少年。首先,《水浒传》应强化课程安排,使得书中所包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课堂授课时,以《水浒传》为主线,对一些有害少年的影响,采取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审慎分析,更准确的认识《水浒传》。最后,以古代英雄的智慧和勇气,展现更高层次的历史文化认知,全面认知《水浒传》的功能价值,以达到真正的改变孩子们对文学形象的不良认知和改正学生错误的道德思想,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总之,不论从社会教育角度,还是从历史文化角度,《水浒传》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而它也潜移默化着一大批人,但是应该有更加准确的引导,让孩子们把它看成是文学浩瀚的源泉,而不是毒害青少年艰难险阻的弥漫地域。 所以,学习《水浒传》至少要被正确的引导,而既不能是“过度宣扬”,也不能从课本里删除,以实现课本熊掌拨不开的双刃剑式的教育服务准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2-12

我认为可以从课文中清除。

教育子弟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三观要端正,要有独立健全的人格。能力大小,有没有出息都是次要的。即使能力不大,没什么出息,但也可以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是史进,就是因为三观不正误入歧途,从一个富二代沦落到流亡江湖,落草为寇,最后被乱箭射死!史进家里有多富有?书中这么描述: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鸡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师傅王进离开时,史进给了100两白银谢师银!100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现在20万人民币了。

根据史书记载,在北宋,政府抄录文件的公职人员,一个月薪水3两银子!100两起码是普通公务员3年的收入!1两银子购买力相当于现在2000人民币,100两相当于20万人民币。

史进为何会三观不正?因为接触了太多江湖人士。史进从小不爱务农,只爱使枪弄棒。于是史太公就花重金先后请了七八个江湖人士给他当老师,教授史进刺枪使棒等武艺。这些江湖人士并没有什么真本事,只不过教给史进一些花拳绣腿骗取钱财。其中就有江湖卖艺的打虎将李忠。骗取钱财也就罢了,最可恶的是这些江湖人士,喜欢吹嘘自己行走江湖的英雄事迹,或者是道听途说的江湖好汉的行侠仗义,甚至杀放的勾当,这样显得自己交游广阔,有本事,有见识!史进当时正是青春期的少年,听着那些所谓的江湖好汉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英雄事迹,自然心潮澎湃,无比向往。对于所谓的江湖好汉无比崇拜!

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之中就接受了江湖的文化,并时不时以江湖好汉自诩,作为一个好汉应该如何如何?

第5个回答  2023-02-12

我认为可以从课文中清除。

教育子弟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三观要端正,要有独立健全的人格。能力大小,有没有出息都是次要的。即使能力不大,没什么出息,但也可以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

《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是史进,就是因为三观不正误入歧途,从一个富二代沦落到流亡江湖,落草为寇,最后被乱箭射死!

史进家里有多富有?书中这么描述: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鸡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师傅王进离开时,史进给了100两白银谢师银!

100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现在20万人民币了。根据史书记载,在北宋,政府抄录文件的公职人员,一个月薪水3两银子!100两起码是普通公务员3年的收入!1两银子购买力相当于现在2000人民币,100两相当于20万人民币。

史进为何会三观不正?

因为接触了太多江湖人士。史进从小不爱务农,只爱使枪弄棒。于是史太公就花重金先后请了七八个江湖人士给他当老师,教授史进刺枪使棒等武艺。

这些江湖人士并没有什么真本事,只不过教给史进一些花拳绣腿骗取钱财。其中就有江湖卖艺的打虎将李忠。

骗取钱财也就罢了,最可恶的是这些江湖人士,喜欢吹嘘自己行走江湖的英雄事迹,或者是道听途说的江湖好汉的行侠仗义,甚至杀放的勾当,这样显得自己交游广阔,有本事,有见识!



史进当时正是青春期的少年,听着那些所谓的江湖好汉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英雄事迹,自然心潮澎湃,无比向往。对于所谓的江湖好汉无比崇拜!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之中就接受了江湖的文化,并时不时以江湖好汉自诩,作为一个好汉应该如何如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