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权谋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个对皇位敬而远之的皇子,他就是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雍正朝的夺嫡之争,似乎只围绕在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历之间二选一,压根没弘昼什么事。
虽然《雍正王朝》的这段情节只是虚构,但历史上的弘昼的确也是一位荒诞不经的王爷,他曾经不顾亲友劝阻,不止一次地给自己举办丧礼。
那么,他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实话实说,历史上的弘昼虽然荒唐,但绝对不是一个只懂得钱财和女色的傻子。他之所以做出如此出格的举动,其实是为了躲避可能的政治倾轧,尤其是躲避皇位之争的风波。
要想弄清楚他所作所为背后的含义,我们还要从他的哥哥弘时说起。
雍正虽然一生共有10子,可大多早夭。最终活到成年的,就只剩下了4个儿子,他们分别是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以及十阿哥弘瞻。
这四人中,除了弘瞻年龄最小外,其余3个阿哥的年龄相差都不大,尤其是弘历和弘昼,出生只差三个月。可这对于他们来说可未必是什么好事。皇室子孙一生中最梦寐以求的,恐怕就是继承皇位,由于岁数相差不大,所以年龄扎堆的三人都有机会成为皇帝。
雍正为了避免康熙朝“九子夺嫡”那种激烈的内耗,开创了“秘密立储制”。具体游戏规则,是皇帝不再公开宣布皇太子人选,而是将储君姓名一式两份,保存在正大光明匾和自己身边,等到自己驾崩后才由御前大臣核对遗旨,确定皇位继承人。
也就是说,在皇帝死前所有皇子都只是皇子。理论上,这种制度的设立的确有利于减少内耗,可问题是这也害苦了那些皇位的陪跑员,比如弘时,当然也有弘昼。
前面提到,弘时的大哥二哥均是早夭,因此他事实上就是雍正的长子,如果按照长子继承制来算,他无疑是皇位最应该先考虑的人选。对于这样的历史惯性思维,不仅有些投机者是这么觉得,就连弘时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可实际上,雍正最偏爱和器重的,一直都是四阿哥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据说,雍正本人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就是因为康熙对弘历青睐有加,在隔代亲的因素影响下,这才在诸多皇子中选了不显山不露水的雍正。
如果传言是真,那么弘历可是替雍正在康熙跟前争取印象分的“大功臣”,雍正怎么会不器重和偏向弘历呢?
为了给弘历扫清障碍,也为了减少可能的朝廷内耗,雍正极为冷酷地处理了有夺嫡意向的弘时,不仅剥夺了弘时的宗室玉牌,还要他去给自己的死对头八弟胤禩当儿子去。
雍正果然是个狠角色,对亲儿子的这种处置方式杀伤力不大,侮辱性却极强,等于是宣判了弘时政治生命的终结,连杯酒释兵权的待遇都没给啊!
结果是不出一年,弘时就在忧愤中郁郁而终。对于弘时的悲惨遭遇,当时刚刚十多岁的弘昼可是整个过程的亲历者,不可能不产生极大的冲击力。
他亲眼看见自己的三哥被父亲逼死,又看到那些叔叔伯伯因为夺嫡失败被终身幽禁,八叔被喊成“阿其那(猪)”,九叔被喊成“塞思黑(狗)”,简直连“人”都当不成了!
这些人伦惨剧,让弘时下定决心要远离宫廷纷争。自此之后,他的所作所为开始变得越来越荒诞不经,其中干得最离谱的,就是连续几次在府中为自己置办丧事。
根据《清史稿》记载,办丧礼时,他吩咐家人们哭灵,哭声越大他就越高兴。不仅如此,他还发帖给一群皇亲国戚、王公大臣,让他们来家里见自己最后一面,而他本人就坐在灵堂棺材前饮酒作乐。
更过分的是,每次祭奠仪式结束,他还会“亡者归来”,声称自己复活了!要再次庆祝一番。这可害苦了这帮宾客们,五皇子死了,总得表示表示吧?他又活了,好事啊,不得祝贺一下么?就这样,一来二去,他依靠这种方式敛财,竟然赚了不少银两。
但这还只是他出格举动中的一项。除此以外,他的种种举动愈发跋扈张扬。有一次上朝,他和一等公讷亲发生争执,竟然直接就在金銮殿上上演全武行,把讷亲打了个满地找牙。
其实说起来,这可能是弘昼“避祸”的高明之处,他靠办丧礼谋财和对人嚣张跋扈,将自己包装成荒唐王爷的人设,目的都是在主动释放生人勿进的信号,避免有人试图与自己结党。
弘昼的这些举动,乾隆也心知肚明,所以无论对方做得多出格,乾隆都没有怎么制止和训斥过。相反,他越是嚣张跋扈,乾隆就越瞧着这个弟弟对权力没兴趣。
于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这位乾隆朝最不靠谱的皇亲国戚,从正白旗满洲都统一路青云直上,一直做到了议政大臣的高位(到了乾隆朝,议政大臣已经变成了一种无实权的荣誉官职,类似于太傅、少傅之类)。
估计是这个荒唐王爷的趣闻轶事太多了,各类电视剧也经常在他身上借题发挥,比如在《宰相刘罗锅》中,刘罗锅的老岳父六王爷,其实就是以弘昼为原型塑造的角色,只不过年龄和辈分被写大了一轮。
自古以来,皇子夺嫡之争艰险异常,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正是因为看透了这其中的艰难和残酷,五阿哥弘昼才会用给自己置办丧礼等方式来自污,让周围都认为他人畜无害,对皇位、对权力丝毫不构成威胁。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或许,也只有有着这种旷达和洒脱,才能在波诡云谲的朝堂纷争中屹立不倒,享受平安王爷的福分,安安稳稳地过完这一生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