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凉州词》的诗意

如题所述

王翰《凉州词》的诗意具体如下:

一、原文及译文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二、赏析

1、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本首诗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

2、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3、“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三、作者简介

1、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2、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