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加工方式

如题所述

关于“想象的加工方式”的问题答案如下:

(一)黏合

是指把客观事物中未曾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等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新的形象。

这种想象活动是将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分析并提取出来,然后按照人们的要求,将这些特点重新配置并综合起来,构成了人们内心渴求的形象,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通过黏合所创造出来的形象,在内容上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

这种方式经常在神话故事中被使用,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美人鱼、牛头马面等都是想象的黏合产物。这除了艺术创作之外,在科技发明中也经常会使用黏合的方式来进行想象,帮助人们研制和开发出某种新的科技产品,以解决人们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

例如在军事上,人们把船和坦克的特征进行黏合,研制出水陆两用坦克,它不但能在陆地上飞驰,还可以自行涉水,大大提高了坦克的作战性能。

(二)夸张

夸张又称强调,其是指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或者突出某些特征(如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增多,色彩加浓等)或略去另一些特征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这种方式也经常在神话故事的艺术创作中使用,例如千手观音、九头鸟、多头怪、三头六臂等都是想象。通过夸张方式所创造出来的形象,不仅仅是艺术的夸张,很多时候也承载了人们的内心需求与愿望。

例如人们心目中的千手观音是每只手上都有一只眼睛,每只眼睛所看到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因此人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去求观音的保佑,观音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神,驱灾避祸、送子降财、除病延寿等等都逃不过观音的法眼。

从中可以看出,人们之所以创造出千手观音,是因为人们内心有千般想法和万种欲求,然后通过这种艺术形象来表达而已。

(三)拟人化

拟人化也称人格化,其是指把人类的形象和特点赋予非人类对象,使之人格化后产生的新形象。这种方式是文学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例如《西游记》中的雷公、风婆、树怪、藤妖、蜘蛛精,《聊斋》中的狐狸精、蛇精、花仙、山神等都是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所创造出的形象。

这种想象方式并非作者的胡编乱造,而是表达了作者的一定创作意图,每个形象都承载着一定的思想,表达着某种愿望,正是通过拟人化的方式,使它们具有了人的思想、情感、语言、人格,并参与到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中,在人与神、人与妖的互动中表达着作者的精神述求。

人们之所以喜欢读这类文学作品或是看这类影视作品,一方面是满足了人们渴望了解非人类世界的好奇心,人在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非生物体及动物等是不是也和人一样生活,是不是人所具有的特点它们也都具有,这被称作幼儿的“有灵论”思想。

另一方面是使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些需要和欲望找到了合适的投射对象,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某些需求和欲望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时,便开始寻找合适的替代对象,以便通过这些替代对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欲望,同时又不会给自己或是他人及社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四)典型化

是指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通过高度的概括和综合之后所创造出新的形象。典型化的一种方式是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集中在一个具体事物上使其能够代表全体,比如艺术设计中所使用的花瓣及树叶,它们绝不是某种具体的花瓣或是树叶,而是像所有的花瓣和树叶。

另一种方式是对不同事物特征的杂取,然后通过高度的概括形成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来代表所杂取的群体,这是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经常使用的一种典型化手法。例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谈人物塑造时指出:“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的手,取另一个模特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骨。

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所塑造的人体里去把描绘变成现实。如果他只是想去临摹一个现实的女人,那么他的作品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读者干脆就会把这未加修饰的真实扔到一边去。”

典型化方式中的“杂取”与“拼凑”绝不是无选择的照抄和生硬拼凑,而是包含了一系列的选择、分析、综合、比较、集中、抽象、概括的过程,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所想象出的形象,既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