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拼音

如题所述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拼音:

壬rén戌xū之zhī秋qiū,七qī月yuè既jì望wànɡ,苏sū子zǐ与yǔ客kè泛fàn舟zhōu,游yóu于yú赤chì壁bì之zhī下xià。清qīnɡ风fēnɡ徐xú来lái,水shuǐ波bō不bù兴xīnɡ。举jǔ酒jiǔ属zhǔ客kè,诵sònɡ明mínɡ月yuè之zhī诗shī,歌ɡē窈yǎo窕tiǎo之zhī章zhānɡ。

少shǎo焉yān,月yuè出chū于yú东dōnɡ山shān之zhī上shànɡ,徘pái徊huái于yú斗dǒu牛niú之zhī间jiān。白bái露lù横hénɡ江jiānɡ,水shuǐ光ɡuānɡ接jiē天tiān。纵zònɡ一yì苇wěi之zhī所suǒ如rú,凌línɡ万wàn顷qǐnɡ之zhī茫mánɡ然rán。

浩hào浩hào乎hū如rú冯pínɡ虚xū御yù风fēnɡ,而ér不bù知zhī其qí所suǒ止zhǐ;飘piāo飘piāo乎hū如rú遗yí世shì独dú立lì,羽yǔ化huà而ér登dēnɡ仙xiān。

于yú是shì饮yǐn酒jiǔ乐lè甚shèn,扣kòu舷xián而ér歌ɡē之zhī。歌ɡē曰yuē:“桂ɡuì棹zhào兮xī兰lán桨jiǎnɡ,击jī空kōnɡ明mínɡ兮xī溯sù流liú光ɡuānɡ。渺miǎo渺miǎo兮xī予yú怀huái,望wànɡ美měi人rén兮xī天tiān一yì方fānɡ。”

客kè有yǒu吹chuī洞dònɡ箫xiāo者zhě,倚yǐ歌ɡē而ér和hè之zhī。其qí声shēnɡ呜wū呜wū然rán,如rú怨yuàn如rú慕mù,如rú泣qì如rú诉sù;余yú音yīn袅niǎo袅niǎo,不bù绝jué如rú缕lǚ。舞wǔ幽yōu壑hè之zhī潜qián蛟jiāo,泣qì孤ɡū舟zhōu之zhī嫠lí妇fù。

苏sū子zǐ愀qiǎo然rán,正zhènɡ襟jīn危wēi坐zuò,而ér问wèn客kè曰yuē:“何hé为wèi其qí然rán也yě?”

客kè曰yuē:“‘月yuè明mínɡ星xīnɡ稀xī,乌wū鹊què南nán飞fēi。’此cǐ非fēi曹cáo孟mènɡ德dé之zhī诗shī乎hū?

西xī望wànɡ夏xià口kǒu,东dōnɡ望wànɡ武wǔ昌chānɡ,山shān川chuān相xiānɡ缪liáo,郁yù乎hū苍cānɡ苍cānɡ,此cǐ非fēi孟mènɡ德dé之zhī困kùn于yú周zhōu郎lánɡ者zhě乎hū?

方fānɡ其qí破pò荆jīnɡ州zhōu,下xià江jiānɡ陵línɡ,顺shùn流liú而ér东dōnɡ也yě,舳zhú舻lú千qiān里lǐ,旌jīnɡ旗qí蔽bì空kōnɡ,酾shī酒jiǔ临lín江jiānɡ,横hénɡ槊shuò赋fù诗shī,固ɡù一yí世shì之zhī雄xiónɡ也yě,而ér今jīn安ān在zài哉zāi?

况kuànɡ吾wú与yǔ子zǐ渔yú樵qiáo于yú江jiānɡ渚zhǔ之zhī上shànɡ,侣lǚ鱼yú虾xiā而ér友yǒu麋mí鹿lù,驾jià一yí叶yè之zhī扁piān舟zhōu,举jǔ匏páo樽zūn以yǐ相xiānɡ属zhǔ。寄jì蜉fú蝣yóu于yú天tiān地dì,渺miǎo沧cānɡ海hǎi之zhī一yí粟sù。

哀āi吾wú生shēnɡ之zhī须xū臾yú,羡xiàn长chánɡ江jiānɡ之zhī无wú穷qiónɡ。挟xié飞fēi仙xiān以yǐ遨áo游yóu,抱bào明mínɡ月yuè而ér长chánɡ终zhōnɡ。知zhī不bù可kě乎hū骤zhòu得dé,托tuō遗yí响xiǎnɡ于yú悲bēi风fēnɡ。”

苏sū子zǐ曰yuē:“客kè亦yì知zhī夫fú水shuǐ与yǔ月yuè乎hū?逝shì者zhě如rú斯sī,而ér未wèi尝chánɡ往wǎnɡ也yě;盈yínɡ虚xū者zhě如rú彼bǐ,而ér卒zú莫mò消xiāo长zhǎnɡ也yě。

盖ɡài将jiānɡ自zì其qí变biàn者zhě而ér观ɡuān之zhī,则zé天tiān地dì曾cénɡ不bù能nénɡ以yǐ一yí瞬shùn;自zì其qí不bú变biàn者zhě而ér观ɡuān之zhī,则zé物wù与yǔ我wǒ皆jiē无wú尽jìn也yě,而ér又yòu何hé羡xiàn乎hū!

且qiě夫fú天tiān地dì之zhī间jiān,物wù各ɡè有yǒu主zhǔ,苟ɡǒu非fēi吾wú之zhī所suǒ有yǒu,虽suī一yì毫háo而ér莫mò取qǔ。

惟wéi江jiānɡ上shànɡ之zhī清qīnɡ风fēnɡ,与yǔ山shān间jiān之zhī明mínɡ月yuè,耳ěr得dé之zhī而ér为wéi声shēnɡ,目mù遇yù之zhī而ér成chénɡ色sè,取qǔ之zhī无wú禁jìn,用yònɡ之zhī不bù竭jié。

是shì造zào物wù者zhě之zhī无wú尽jìn藏zànɡ也yě,而ér吾wú与yǔ子zǐ之zhī所suǒ共ɡònɡ适shì。”

客kè喜xǐ而ér笑xiào,洗xǐ盏zhǎn更ɡènɡ酌zhuó。肴yáo核hé既jì尽jìn,杯bēi盘pán狼lánɡ籍jí。相xiānɡ与yǔ枕zhěn藉jiè乎hū舟zhōu中zhōnɡ,不bù知zhī东dōnɡ方fānɡ之zhī既jì白bái。

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缓步徐行。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

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这篇赋在艺术手法上有如下特点: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

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

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意象连贯,结构严谨。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

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

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统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