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路上,遇到一个怎样的人才能不再孤独?该如何去找这个人?

如题所述

让自己充实的没空孤独.就象一个盒子装满东西充实了就有份量,人的大脑也是要不断搜集装入许多相关重要的知识信息达到一定份量后,自信向善淡然充实的你就会改变对孤独的看法,就不会感叹自己是个孤独的人。看看自己有何爱好,只要有利于身心健康就坚持做下去,排解孤独得完全靠自己,别人帮只能是一时帮不了一世。

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古今中外,让自己真实活着的文人雅士,总是显得不合时宜。所谓不合时宜,意味着充满个性、特立独行、思想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很难被人理解。如果有人懂得,便是孤独旅途中最大的慰藉。宋朝诗人苏轼一生娶了王弗、王闰之、王朝云3任妻子,先后陪伴他走过不同的人生阶段。她们离开人世后,苏轼都有写下感人肺腑的悼亡之作,表达对她们的深切怀念。王朝云是真正懂得苏轼的女人。苏轼第二次贬谪至杭州,在那里遇到王朝云。当时,她还是一位歌妓,只有十二岁。她跟随苏轼四处流离。后来,苏轼贬谪黄州,在此期间将朝云纳为侍妾。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比他小十多岁,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萧统在《陶渊明传》中对她记有一笔:“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文学家梁实秋也说:“翟氏也要比陶渊明达事。”如果翟氏不用务实的头脑过日子,恐怕一家人日日都要陷于“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困顿中。陶渊明自己可能并没有这么想,在他心里,翟氏固然“能安勤苦”,但没有“与其同志”。

在担任彭泽县令期间,陶渊明获得一百亩公田。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记载这样一段文字:“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对于一百亩公田,他打算全部用来种高粱,因为高粱酿成的酒芳香扑鼻。为此,陶渊明心里美滋滋的。翟氏坚决反对,她要种粳稻,因为酒不能当饭吃。二人争执一番,结果各让一步——五十亩种高粱,五十亩种粳稻。


这年年终,陶渊明因“不愿五斗米折腰”事件,主动辞职回乡。一百亩公田也随之没了,高粱和粳稻的筹划最终也都落空。翟氏务实、懂事,却没有懂得身边人,没有读懂陶渊明的不合时宜。遇见懂得自己的人,哪怕长路漫漫,也就不会感到孤独。对于陶渊明,酒与自然,也就成了他默默陪伴的知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8
遇到一个能让自己舒服的、对自己好的、两个人之间有聊不完的话,这样才能不再孤独。可以利用吸引力法则去找这样的人。
第2个回答  2022-12-08
遇上一个心心相印,互相了解的人才会不再孤单。努力提升自己,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能更好地遇见这个人。
第3个回答  2022-12-08
人生就像一条路,两个人走,就不会冷清,会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热闹。 寻找和他人交流的机会,多交朋友才能找到这样的人。
第4个回答  2022-12-08
在我们漫漫人生长路中,遇到一个能懂得彼此,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又彼此相爱的人才是最好的。平时可以多去接触一些人,这样就更容易找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