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字狱,小官因揭发朱元璋写错别字被杀,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乞丐开始之后还当过和尚,随后参加了元朝末年的起义军,从此以后便在成为皇帝的道路上越发不可收拾。在他当皇帝期间,曾经有一个小官因为揭发了他写的一个错别字而惨遭其杀害,这个故事还一直在民间传播开来。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于穷苦家庭,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就连他当上皇帝以后再批改奏章之时,他也非常喜欢使用白话来回复。所以就是这样缺乏文化素养的,他在批奏折时写一点错别字也是情有可原的。偏偏就有一些一根筋的文人,或者说不够了解朱元璋性格的人,去当面指责这一点微不足道的错误。皇帝受到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人的责怪,丢了面子,自然这个人也难逃厄运。而这个人就是在朱元璋执政期间的一个小官吏叫卢熊。朱元璋刚刚平定天下之时,虽然自己没有文化,但却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于是下了圣旨让各级官员积极搜索全国的有才之人,共同建设属于他的大明王朝。这个叫卢熊的人便是吏部推举的一个有文化的读书人。朱元璋在看了他的介绍以后对他也甚是满意,于是叫他去做了兖州的知州。可谁曾想这个人却是一个做事过于严谨的人,当他赶到兖州之时,他明知自己是要做兖州的知州,但却看到皇帝下发的文书上写的是“衮州”,居然没能忍受得了这个错误,硬是壮着胆给当朝皇帝朱元璋写了一份奏章,让皇帝把他写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看到了这份奏章的朱元璋,自然感到非常没有面子。虽然自己没有文化,但是他的人生阅历却是十分的丰富,他从陆军知识走南闯北,自然也知道中国的“兖州”,而的的确确是因为他错写了一个字而闹出的笑话。但就是这个笑话就连为皇帝起草文书的翰林学士都不敢当众指出,只得将错就错地将文书发下去,没想到这一个小小的官吏卢熊把这件事堂而皇之地公布出来,拥有极强的自尊心的朱元璋眼里自然是难容此人,于是他找了个理由说卢熊在卖弄学识,因此,便把他给砍了头。
卢熊做事可能的确十分严谨,但是他却不懂得审时度势,遇事三思而后行,由此酿成了大错,赔上了性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5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
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兖州自然变成衮州了。可是山东历来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
卢熊当时要是将错就错,衮州就衮州,这是皇帝改的,谁还敢怎么的,也就没事了。可是卢熊是个搞学问的,办事就是认真,他认为兖州就是兖州,怎么能改成衮州呢?于是,他就向皇上写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过来想要皇帝认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强,他的泼皮脾气上来了,就大骂道:“卢熊好大胆,竟然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朕授他衮州知州就是兖州知州,这兖和衮就是同一个字,就是因为文人多事写法不同,这卢熊竟敢将它念成‘滚’州,这不是要朕滚蛋吗?混账东西,刑部尚书听旨,将卢熊斩首。”可怜卢熊为了一个字,竟然送了一条命。
第2个回答  2020-02-05
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强,他的泼皮脾气上来了,就大骂道:“卢熊好大胆,竟然在朕头上咬文嚼字。
第3个回答  2020-02-05
当时朱元璋任卢熊为兖州知州,却不想将官印写成了衮州知州。于是卢熊上书言明此事,却不想得罪了自尊心爆强的朱元璋。最后被朱元璋斩首
第4个回答  2020-02-05
朱元璋没受过太多教育,又一次写文章的时候写了错字被一个小官指了出来,朱元璋觉得他损害了自己的威信,就把他杀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