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70回?

如题所述

这一回的内容很多,,细细看来有七八个。
1 首先,把尤二姐的事作了一个彻底了结。贾母不许将尤二姐灵柩送往家庙铁槛寺,贾琏只好将她与尤三姐埋在一处。
2 处理已经到了婚配年龄的小厮和丫头,客观上反映了那个社会,大贵族家庭依然保留了奴隶制度。龙生龙、凤生凤,奴才只能生奴才。验证了赖嬷嬷说的“你那里知道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无奈的叹息。也包涵了作者家世的多少悲酸。
3 近来大观园悲事多。宝玉心情不好“弄得情色若痴,言语常乱,似染怔忡之疾。”丫鬟晴雯、麝月、芳官抓痒玩闹,袭人故意叫宝玉去看看,目的是为了宝玉高兴。
4 林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的诗,引来了湘云、宝琴、宝玉、李纨等人的兴趣,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黛玉为社主。《桃花行》主要写花与人、人与花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诗句中明显写出来,如“人与桃花隔不远”“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若将人涙比桃花”等等。以花代情,以花自喻,抒发了林黛玉内心深处的情感。“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是她自我哭诉与写照。难怪宝玉一看就知道是黛玉写的。【《桃花行》与《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这首仿初唐体的诗,隐示了大观园姑娘们的红颜命薄的命运,又是一首悲情绝唱的诗歌。
5 王子腾的夫人来贾府,王子腾之女许与保宁候之子为妻,因即日要过门,宝玉、探春、林黛玉、宝钗等人参加了活动。此段穿插,描述不多。说明豪门之间来往和婚配十分重要。
6 贾政来信六七月回京,回来之后必查宝玉的功课。 “书是第一件,字是第二件” 宝玉平常学习不认真,于是临时抱佛脚,临帖写字凑数。又恐急生病,探春、宝钗出主意。众姐妹都来帮忙,林黛玉早有准备送来足足一卷。【黛玉暗暗代写,却不求人知,真是会用心人】(王伯沆红楼梦批语汇录)可见黛玉对宝玉的真心,正当宝玉开始“用功”时,贾政要推迟到冬底回来,宝玉喜出望外,“仍是照旧游荡”。如此作假应付检查,诚然得到大家的支持。现代的应试教育,想必也是这种结果。
7 为了应付贾政的检查,黛玉的桃花社也未开展活动。湘云“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建议黛玉起社填词,黛玉欣然同意,当即派人去请各位姑娘。这是黛玉担任社主后的一次诗社活动,也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诗社活动。以柳絮为题,限定几个调,采用拈阄方法,姑娘们就开始填词。宝钗的《临江仙》另僻新意赞柳絮获第一,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突出了宝钗的梦想。黛玉的《唐多令》缠绵悲怆获第二,“漂泊亦如人命薄”暗示黛玉早亡。湘云的《如梦令》情致妩媚获第三,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既是湘云的希望,也预示了她的美满婚姻好景不长。宝琴、探春落第,宝玉只补了探春的半阙。【柳絮词与海棠诗、菊花咏一样,都有着精美的艺术技巧,缠绵、悱恻的抒情方式,在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感情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王士超《红楼梦诗词鉴赏》)
说起咏柳絮,古今咏者不少。唯一曾在《红楼梦》电视剧中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14岁时写了一首现代柳絮诗,令人兴叹。凭着小诗她走进了《红楼梦》,给世人留下了难于忘怀林黛玉形象。小诗的后一段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含有希望,也有悲情。陈晓旭英年早逝,像一朵柳絮一样“漂泊亦如人命薄”。读了《红楼梦》的《柳絮词》,人们自然的怀念永远的林妹妹。
8.放风筝虽然是一个传统风俗游艺活动,《红楼梦》却把它写成隐喻人物和这个贵族家庭的败落。“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特别是最后两段话黛玉说:“我的风筝也放去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宝钗说:“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一语双关。这个故事【虽如风俗画,实寓漂泊离散之意】【令人深思,令人心惊!】(冯其庸评)小说中把放风筝写得有声有色,并含有很多“专业名词”如“送饭”“响鞭” 、“籰子”、“顶线”“像来绞的样儿”,不是内行,根本无法写出。据红学家吴恩裕考证,曹雪芹的遗稿《废艺斋集稿》中《南鹞北鸢考工志》记载了风筝的制作方法,说明作者非常熟悉风筝。尽管至今未能见到真本。从此回放飞风筝的描写和京城放风筝的习俗以及《南鹞北鸢考工志》内容分析,有些红学家认为是很有可能的出自作者之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2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如果要简介评论区发我
第2个回答  2020-03-17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话说贾琏自在梨香院伴宿七日夜,天天僧道不断做佛事。贾母唤了他去,吩咐不许送往家庙中。贾琏无法,只得又和时觉说了,就在尤三姐之上点了一个穴,破土埋葬。那日送殡,只不过族中人与王信夫妇,尤氏婆媳而已。凤姐一应不管,只凭他自去办理。
  因又年近岁逼,诸务猬集不算外,又有林之孝开了一个人名单子来,共有八个二十五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成房,等里面有该放的丫头们好求指配。凤姐看了,先来问贾母和王夫人。大家商议,虽有几个应该发配的,奈各人皆有原故:第一个鸳鸯发誓不去。自那日之后,一向未和宝玉说话,也不盛妆浓饰。众人见他志坚,也不好相强。第二个琥珀,又有病,这次不能了。彩云因近日和贾环分崩,也染了无医之症。只有凤姐儿和李纨房中粗使的大丫鬟出去了,其余年纪未足。令他们外头自娶去了。
  原来这一向因凤姐病了,李纨探春料理家务不得闲暇,接着过年过节,出来许多杂事,竟将诗社搁起。如今仲春天气,虽得了工夫,争奈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慌的袭人等又不敢回贾母,只百般逗他顽笑。
  这日清晨方醒,只听外间房内咭咭呱呱笑声不断。袭人因笑说:“你快出去解救,晴雯和麝月两个人按住温都里那膈肢呢。”宝玉听了,忙披上灰鼠袄子出来一瞧,只见他三人被褥尚未叠起,大衣也未穿。那晴雯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麝月是红绫抹胸,披着一身旧衣,在那里抓雄奴的肋肢。雄奴却仰在炕上,穿着撒花紧身儿,红裤绿袜,两脚乱蹬,笑的喘不过气来。宝玉忙上前笑说:“两个大的欺负一个小的,等我助力。”说着,也上床来膈肢晴雯。晴雯触痒,笑的忙丢下雄奴,和宝玉对抓。雄奴趁势又将晴雯按倒,向他肋下抓动。袭人笑说:“仔细冻着了。”看他四人裹在一处倒好笑。
  忽有李纨打发碧月来说:“昨儿晚上奶奶在这里把块手帕子忘了,不知可在这里?”小燕说:“有,有,有,我在地下拾了起来,不知是那一位的,才洗了出来晾着,还未干呢。”碧月见他四人乱滚,因笑道:“倒是这里热闹,大清早起就咭咭呱呱的顽到一处。”宝玉笑道:“你们那里人也不少,怎么不顽?”碧月道:“我们奶奶不顽,把两个姨娘和琴姑娘也宾住了。如今琴姑娘又跟了老太太前头去了,更寂寞了。两个姨娘今年过了,到明年冬天都去了,又更寂寞呢。你瞧宝姑娘那里,出去了一个香菱,就冷清了多少,把个云姑娘落了单。”
  正说着,只见湘云又打发了翠缕来说:“请二爷快出去瞧好诗。”宝玉听了,忙问:“那里的好诗?”翠缕笑道:“姑娘们都在沁芳亭上,你去了便知。”宝玉听了,忙梳洗了出来,果见黛玉、宝钗、湘云、宝琴、探春都在那里,手里拿着一篇诗看。见他来时,都笑说:“这会子还不起来,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湘云笑道:“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宝玉听着,点头说:“很好。”且忙着要诗看。众人都又说:“咱们此时就访稻香老农去,大家议定好起的。”说着,一齐起来,都往稻香村来。宝玉一壁走,一壁看那纸上写着《桃花行》一篇,曰: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又忙自己擦了。因问:“你们怎么得来?”宝琴笑道:“你猜是谁做的?”宝玉笑道:“自然是潇湘子稿。”宝琴笑道:“现是我作的呢。”宝玉笑道:“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宝钗笑道:“所以你不通。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众人听说,都笑了。
  已至稻香村中,将诗与李纨看了,自不必说称赏不已。说起诗社,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明日饭后,齐集潇湘馆。因又大家拟题。黛玉便说:“大家就要桃花诗一百韵。”宝钗道:“使不得。从来桃花诗最多,纵作了必落套,比不得你这一首古风。须得再拟。”正说着,人回:“舅太太来了。姑娘出去请安。”因此大家都往前头来见王子腾的夫人,陪着说话。吃饭毕,又陪入园中来,各处游顽一遍。至晚饭后掌灯方去。
  次日乃是探春的寿日,元春早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了几件顽器。合家皆有寿仪,自不必说。饭后,探春换了礼服,各处行礼。黛玉笑向众人道:“我这一社开的又不巧了,偏忘了这两日是他的生日。虽不摆酒唱戏的,少不得都要陪他在老太太、太太跟前顽笑一日,如何能得闲空儿。”因此改至初五。
  这日众姊妹皆在房中侍早膳毕,便有贾政书信到了。宝玉请安,将请贾母的安禀拆开念与贾母听,上面不过是请安的话,说六月中准进京等语。其余家信事务之帖,自有贾琏和王夫人开读。众人听说六七月回京,都喜之不尽。偏生近日王子腾之女许与保宁侯之子为妻,择日于五月初十日过门,凤姐儿又忙着张罗,常三五日不在家。这日王子腾的夫人又来接凤姐儿,一并请众甥男甥女闲乐一日。贾母和王夫人命宝玉、探春、林黛玉、宝钗四人同凤姐去。众人不敢违拗,只得回房去另妆饰了起来。五人作辞,去了一日,掌灯方回。
  宝玉进入怡红院,歇了半刻,袭人便乘机见景劝他收一收心,闲时把书理一理预备着。宝玉屈指算一算说:“还早呢。”袭人道:“书是第一件,字是第二件。到那时你纵有了书,你的字写的在那里呢?”宝玉笑道:“我时常也有写的好些,难道都没收着?”袭人道:“何曾没收着。你昨儿不在家,我就拿出来共算,数了一数,才有五六十篇。这三四年的工夫,难道只有这几张字不成。依我说,从明日起,把别的心全收了起来,天天快临几张字补上。虽不能按日都有,也要大概看得过去。”宝玉听了,忙的自己又亲检了一遍,实在搪塞不去,便说:“明日为始,一天写一百字才好。”说话时大家安下。
  至次日起来梳洗了,便在窗下研墨,恭楷临帖。贾母因不见他,只当病了,忙使人来问。宝玉方去请安,便说写字之故,先将早起清晨的工夫尽了出来,再作别的,因此出来迟了。贾母听了,便十分欢喜,吩咐他:“以后只管写字念书,不用出来也使得。你去回你太太知道。”宝玉听说,便往王夫人房中来说明。王夫人便说:“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这一赶,又赶出病来才罢。”宝玉回说不妨事。这里贾母也说怕急出病来。探春宝钗等都笑说:“老太太不用急。书虽替他不得,字却替得的。我们每人每日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就完了。一则老爷到家不生气,二则他也急不出病来。”贾母听说,喜之不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