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称为中国半岛的地方

在一则新闻中,这个维和部队称为中国半岛的地方。在非州。
维和部队驻扎地方、⊙﹏⊙b汗

“中国半岛”位于刚果(金)东部的基伍湖畔,三面环水,营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长约200米,生活区占营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刚果(金)“中国半岛”上的维和记忆

   新华网刚果(金)布卡武4月20日电

    通讯:刚果(金)“中国半岛”上的维和记忆

  报道员俱伟 郑志荣 姜君

  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就要迎来20周年了。在刚果(金),一批批中国维和军人用忠诚、信念、执着和奉献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称赞,用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蓝天下和平鸽在飞翔,它来自万里长城的故乡,越过高山、跨过重洋,和平之旅威武刚强……”随着一批批分队交接,这首官兵自编的和平之歌一次次响彻中国维和工兵分队营地“中国半岛”。

  “中国半岛”位于刚果(金)东部的基伍湖畔,三面环水,营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长约200米,生活区占营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日前,中国第11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举行了庄严的入营仪式,这已是这一工兵团第四次执行赴刚果(金)维和任务。

  印有黑色“UN”标志的白色客车行驶在宽阔的道路上,4年前曾来刚果(金)维和的上士王平惊讶地说道:“刚果(金)的路现在这么宽、这么平了。”

  王平记得,2006年他随团第一次来维和时,崎岖的道路使他们坐在汽车上好像坐在蹦蹦床上一样,东摇西晃,肚子里翻江倒海,10多公里的路程整整用了1小时。而这次,同样的道路仅用了不到20分钟。

  这条从营地到机场的路就是由中国维和工兵分队负责维护的。四级军士长幸光强是上批留队、继续参与第11批维和分队的一名平路机操作手。他已经第三次参加维和了。见到他时,幸光强正带着满身尘土从乌维拉分遣队回来。本想让他给我们好好介绍一下“中国半岛”,可他却说“不太熟悉”,因为每次他刚到“中国半岛”就被派到任务区,一去就是几个月,等到轮换交接时才撤回。 四级军士长杜辉也是第三次维和了,他可是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营区,一直坚守在发电房的一个集装箱内。集装箱只能搁下两张床、两把椅子和一张桌,有一扇长50厘米、宽30厘米的窗。在刚果(金)酷热的天气里,进去不到5分钟,就像蒸桑拿一样,呼吸都急促起来。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一直与几台“嗡嗡”作响的发电机为伴,一分一秒地工作着。对这样单调的生活,他们说自己“习惯了”。正是中国维和军人这样的坚守和奉献,这里才一天天好起来。

  谈起维和经历,中士王东垒回忆起2007年的经历。当年被选拔为道路作业手后,他接到联合国驻刚果(金)特派团(联刚团)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帮助当地政府军修建训练场和宿营地。当时那里一片荒草、乱石遍地,官兵们采取人工与机械配合的方式,用十字镐、铁锨一点一点清理,奋战两个多月。大家的手上、背上都被晒掉了一层皮。竣工当天,刚果(金)军队的一名司令官亲自前来慰问,并立了一块刻有“中刚友谊”的石碑。当司令官与站在队伍中的他握手时,王东垒的眼眶湿润了,当晚他激动得一夜未眠。

  在执行维和任务期间,该团有20多位已婚官兵喜得贵子,孩子的名字不少与维和、刚果(金)有关,叫“亚非”、“果果”、“和平”等。不过,也有10多位官兵有亲人故去,他们只能把泪水埋在心底……

  是什么让他们一次又一次远离亲人和故乡?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冲锋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最前沿?“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军队的爱、对和平的爱,”第11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指挥长李历回答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16
  索马里半岛! 非洲大陆最东端的索马里半岛,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一直被当地人记住,他就是七下西洋的郑和。昨天是索马里国家日,采访中,索马里驻华大使默罕默德·阿威尔反复提到郑和的名字,讲述索马里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1498年葡萄牙的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当地人告诉他,早在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过这里。阿威尔告诉记者,在东非海岸的索马里半岛,至今还有一个名叫“郑和村”的地方,人们世代生活在那里,也让这位15世纪中国航海家的故事在当地世代流传。“我知道在我们那里的海底,有郑和留下的宝船,我们很想等有条件时进行打捞。”默罕默德表示。

  几个世纪过去,当年郑和与索马里原住民进行了怎样的交流,如今已很难了解详情。但阿威尔介绍,时至今日,索马里的语言、文化等方面,仍有一些与中国的相通之处,这很可能就与郑和有关。

  索马里人生活习惯也与中国人有共同点:都喜欢喝茶。在索马里的北方地区,茶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也是社会交往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招待性饮料,在众多家庭中,茶水招待几乎成了设宴款待的代名词。据介绍,应邀到索马里朋友家中做客,要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准时抵达,届时主人会高兴热情地在院门外迎候。客人进门,主人定会认真泡上好茶,款待来客。

  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索马里人在社交礼仪上同样非常讲究。无论是出席正式场合或者外出访友,还是在家中接待客人,那些有身份、有地位、受到高等教育的索马里人,绝大多数是西装革履,系着领带,皮鞋擦得锃亮。许多索马里人也喜欢穿一身民族服装,男士总是一身宽大棉布袍,女士多穿一身色彩艳丽的连衣裙,而且还要佩戴一块花色的头巾。

参考资料:解放日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7-16
索马里半岛.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主要为索马里半岛一带>,这次远航活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郑和也深受当地人民的尊重.
第3个回答  2010-07-17
索马里半岛
第4个回答  2010-07-22
索马里半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