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现在再看,是否有新的感受?

由赵薇、林心如、苏有朋、古巨基等主演

时隔多年重看这部童年经典,自然会有新感受了。

这部改编自1963年出版的小说《烟雨蒙蒙》、于2001年在两岸三地播放的电视剧,如今看来,到处充斥着“爱情大过天”的思想,甚至将感情进行量化、女性进行物化,何书桓一会儿爱依萍多一些、一会儿又爱如萍多一些,从而导致两人都为他奔波、为他牺牲。当时看来是全程耍宝的局外人、如今看来句句金玉良言的“良心备胎”杜飞,变成了整段感情故事中最大的牺牲者和受害者。

这部剧所讲述的整个故事的情感脉络,可以说完全是相当扭曲且不符合当今价值观的。

可是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同一部剧相隔多年,我们的观影感受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单纯因为现代价值观的变化吗?当然不仅是这样了。

需要知道,这部剧的播出时间是在本世纪初,而它的创作时间必然要追溯到上个世纪末,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大力加大对于影视娱乐文化的投入,出现了一批经典剧作如《西游记》、《红楼梦》等等,但是国民娱乐生活远远不能被这些早就耳熟能详的故事所满足,从真正反映国民生活的《渴望》、《我爱我家》等作品开始,国产电视剧正式打开了一片新市场,而那些早就风靡台湾、香港的优秀小说作品也就成为当时第一批重点改编影视化的对象。其中包罗万象的情感世界、精彩绝伦的人物故事,无疑对当时精神生活空虚的中国国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通俗点来讲就是,当时的人确实观影经验太少,只要有强烈戏剧冲突情节的影视剧,观众都会呈现一种“无差别”的全盘接受,而不会去过度思辨剧集背后的伦理情感逻辑。这也就导致了《情深深雨蒙蒙》这样一部如今看来三观奇歪的电视剧,为何当时会那么那么受欢迎而很少听说有人批判或调侃,如今来看,却堪称三观尽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0

有时候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的否定过去,比如童年记忆里曾经的白月光。《情深深雨濛濛》这部剧,孩提时代的我将它奉为经典,如今再看却发现经典变了质。曾经催人泪下的爱情,现在看着却觉得满屏透着一股矫情的酸臭味。曾经最爱的男神原来是一个表面情深的渣男,而最心疼的女神其实是一朵白莲花,最不起眼的杜飞居然全剧三观最正。更甚至,从前最恨的雪姨现在看来居然是一个思想前卫的新时代女性。

小的时候,不止我一个人曾为何书桓的深情所打动。他和依萍的爱情,小时候看来是依萍占尽了便宜,而书桓是如此优秀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如萍的追求,转身来到依萍的身边,去忍受那样一个脾气古怪、家庭畸形的自卑的依萍。那时候的我,觉得何书桓是何其的牺牲,又何其的隐忍,甚至觉得他如果选择如萍可能会比较幸福。但是如今看来,最先招惹依萍的人是何书桓,发了疯想要探究依萍秘密的人也是他,想要急切征服依萍的还是他。

其实我们一开始都忽略了何书桓本身的优越感,他出身南京的书香世家,父母是在南京政府工作的高官,而自己又是上海《申报》的名记者。这样的何书桓,身边永远最不缺的就是乖巧温顺的大家闺秀,正如如萍,她再好,可是对书桓来说,她却不够特别。但是依萍不同,那一场大雨里,依萍撞到的不止是何书桓的人,还有他的心。再次相见,在大上海的舞台上,与周遭纸醉金迷的气氛格格不入的依萍再次走进了何书桓的心里。可是那个时候,他的思想里并没有放下如萍。虽然他给不了如萍爱情,可是却不“忍心”立刻浇灭她的希望。于是,他只能周旋于两个女人之间,一个舍不得伤害,一个舍不得受伤。这样摇摆不定的何书桓并不认为自己错的,甚至满怀愁肠的苦恼,“自己可能世界上唯一为两个女人动心的男人了。”

小时候,看何书桓的台词完全不觉得他渣。可是现在看来,简直不忍直视,这不就是现代渣男惯用的台词么。

而如萍,曾经最让我心疼的如萍,她却是一朵不折不扣的白莲花。爱情从来都不是先来后到就能得到的,可是如萍不信。她偏执的挤进何书桓和依萍的爱情里,在书桓受伤的时候,她及时地出现;在书桓感情遭受挫折时,她告诉他,如果依萍哪一天辜负了他,记得身后还有她。甚至最后还追到了绥远的战场上,企图瓦解书桓的意志。而做这一切时,她明知道书桓的心里只有一个依萍。这样柔软如小白兔般的如萍,这样“委曲求全”的如萍,以一副柔弱者的姿态守望在书桓的身边。这样的女人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可怕又危险!

在依萍、如萍和何书桓这场狗血的三角恋里,唯一看得最透彻的唯独只剩下杜飞了。身为如萍的备胎,书桓的手足,他将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杜飞早就看穿何书桓是个渣男,如萍是个傻得可怜的偏执狂,可是他还是将兄弟情给予了何书桓,将爱情给予了如萍。杜飞大概是全剧最受气但又最幸福的人了,嬉笑怒骂间将人生过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是值得敬佩的一条好汉。现在想想,杜飞怼天怼地时地样子真的好笑极了。

而最后,雪姨的一席话,是否该为她点赞呢。身为陆振华的九姨太,在那个年代就有这样的觉悟,相比依萍的母亲傅文佩那般守旧的女人,我似乎能理解为什么陆振华独独只宠爱她了。

吐槽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一个时代有属于一个时代的烙印。我们不能否认《情深深雨濛濛》在当时的经典和不可超越,但如果放在现代,它所宣扬的爱情理念在这个时代已经格格不入了。回忆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活在过去。过去的人事物正因为无法重头再来,因此才格外珍贵。《情深深雨濛濛》是属于过去的宝贝了,就让它安静的躺在记忆里,不要挑战自己的极限再去重新审视它。有时候,去推翻自己过去的认知可不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23


《情深深雨蒙蒙》是陪我妈看的。现在看是因为“渣男”书桓和“鉴婊直男”杜飞走红网络。不同时代背景下看同一部作品当然有不同评价,我虽有新看法,但没有“三观重塑”。
俊男美女痴情虐恋,是琼瑶剧常见戏码。女主一双脉脉含情水灵灵的大眼睛,男主知书达理人帅多金,他们要海誓山盟,吵架和好再吵架再和好。依萍美丽倔强,玫瑰般带着不屈的尖刺;书桓翩翩公子,温柔缱绻又优柔寡断;如萍富家千金,天真烂漫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爱情;杜飞幽默风趣,笑料百出做公主的骑士;可云,梦萍,尔豪,每个人都个性鲜明,让人爱慕,可怜,憎恨,真是掀起收视狂潮。
现在大家细思发觉三观尽毁:暖男是渣男,女神是绿茶,只有一个杜飞成了鉴婊达人,连雪姨都活成了“你有本事开门呐”的鬼畜(手动滑稽)。我原来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爱情故事,现在觉得滤镜太厚,人物有很多缺陷,比如依萍太杠,书桓略渣,如萍有点绿茶,尔豪始乱终弃……但依萍敢爱敢恨,一力承担照顾大家的生活重任;书桓阳光有涵养,投身抗战甚至废了一条腿……瑕不掩瑜,他们依然能让我为他们的境遇而感动和唏嘘。


再说“反琼瑶”。看到一段话,现在容易把“三观正不正”作为评价一部剧好不好的最高甚至唯一标准,如《甄嬛传》只有勾心斗角,《江湖儿女》到最后也没能善恶有报,琼瑶剧更别提,“你只是失去了一条腿,但紫菱失去的是爱情”(狗头,最后乱入的不算)等,如果再加上作者本人有不太光彩的经历,就是作品原罪。纵观历来名家大作,写的未必都是光明正义三观纯粹,但写不代表倡导,每个读者和观众都有自己的思考。贾樟柯说:“我认为所谓的三观正确要建立在敢说真话的基础上。”小时候我们希望王子公主幸福美满,长大后希望天降正义,都是美好的一厢情愿。生活坎坷,人性复杂。我们喜欢爽剧,喜欢人好的纯粹坏的彻底,但哪就这么简单,看剧一时爽,想下也没什么可供回味。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且应当对剧和人物有自己的好恶,有自己道德和价值观上的判断,只要记住,不要过度追求“爽”的直观感受,不要把角色脸谱化,也不要把对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带入评价剧情和角色,毕竟一个角色创作出来后,“作者已死”,互不相干

ps:但“腿”和“爱情”的论断,要不是X鹿奶粉喝多了应该都能做出理智判断吧2333

第3个回答  2018-11-18

《情深深雨蒙蒙》这部电视剧,现在再看,依旧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的电视剧。这部剧在我心里永远是经典之作,无法超越,一个看起来会上瘾,看多少遍都不会腻的电视剧。

以前看《情深深雨蒙蒙》的时候,只是当个乐子看,看热闹,看剧中的他们爱的死去活来,当时并没有太多的体会和感受。如今再看琼瑶的这部电视剧,感受到了戏里每个角色的真实和细腻,感受到他们每个角色有血有肉的情怀。

如今再看当时的主演赵薇,林心如,苏有朋,古巨基这些明星,我更愿说,《情深深雨蒙蒙》这部剧,才是他们颜值的巅峰。甚至是演技的巅峰,因为在剧中,我根本看不到他们是在“演”,我感受到的,是真真实实的生活。

对于琼瑶这位作家,说心里话,我并不是喜欢她所有的作品。有的时候,我也会觉得琼瑶小说的三观,不够现实。不过,琼瑶到底还是琼瑶,我尽量,也更愿意让自己相信,我们会找到死心塌地的爱着自己的人。琼瑶的台词看起来确实很矫情,但有时候也觉得甜蜜。

《情深深雨蒙蒙》这部剧,作为首部把抗战和个人小说相融合的电视剧,我对它,有着很高的评价,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琼瑶的作品。 再看这部剧,给了我太多的感触和感动,也让我懂得了太多的人生真理。大概是年龄越来越大的原因吧,反而更容易被感动。

有一个片段是书恒在战场,依萍在大上海唱《离别的车站》,我特别喜欢那首歌,在生活中,我是个不喜欢分别的人。在战争年代,一分别可能就是一辈子,再也看不到对方。很羡慕古时候,因为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的分别,江湖悠悠,离开就不知道再见是何时了。

谈起这部电视剧,最先想到两首歌,《情深深雨蒙蒙》和《好想好想》,这歌词也表明了他们的想法吧。就我个人而言,我是特别向往爱情的,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可以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放弃一切的人。我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我愿意为了爱情去做出很多很多努力。《情深深雨蒙蒙》这部剧,除了作者对故事的精妙设计,也是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吧。

我想,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是很向往的,爱情,也是我们难以抗拒的,我更觉得自己像极了剧中的依萍,她本来就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只是被阴影笼罩着。

现在再看这部电视剧,也有很多可以吐槽的地方,剧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等,都太过理想。近些年来,抗战类电视剧一直很火热,一些电视剧的制片人也利用人们的爱国情怀,大量播出此类电视剧,而《情深深雨蒙蒙》这部剧,也同样有着能吸引人眼球和让人吐槽的地方,话题量还是有的。

经典之作就是经典,我相信就算再翻拍的话,收视效果都不会有这部剧好。

第4个回答  2018-12-17

小时候懵懵懂懂地看《情深深雨濛濛》的时候,只觉得这是一个真浪漫的爱情故事啊,男女主人公历经重重风雨,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简直是小女孩的少女心萌发之源,现在再回头看看,却是完全不同的想法了。

书桓是个渣男这个事情应当是广大成年人的共识了,和依萍你侬我侬,却又对如萍关怀备至,甚至对依萍说自己心里会有一个角落留给如萍。和依萍吵架后跑到绥远,许下了和如萍的婚约,在订婚时又毁约,回到依萍身边与依萍破镜重圆,种种行为让人不由赞叹一句:真是当代渣男的楷模。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细细想来却对书桓的做法有些理解。从前觉得书桓和依萍是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如今却发现明明是完完全全的王子与公主标配啊。依萍是司令的女儿,有司令的坚毅,果敢,当然,还遗传了司令姣好的容貌。她被逐出陆家,不是金丝笼里的雀儿,在人间烟火的打磨后,她成了一只雄鹰,这样的依萍,不单纯但不邪恶,不造作但不顺从,有自己想法,有自己的气质与才华,被这样的女孩爱上,世上有谁会不心动呢?遑论“钢铁直男”何书桓。但她的自立也是她与书桓之间的一道坎,因此书桓会在如水一般温柔,将自己全部付出的如萍与似乎不那么需要依靠的依萍之间动摇,这也是人之常情。书桓这个角色被指责就是因为他太过于真实,大家都不是圣人,都被爱恨情欲支配才有了这人间的精彩。从前我们看这部剧只能看到美满的爱情,因为年龄与阅历受限,如今再看这部剧,有了相应的情感基准,我们明白书桓的做法欠妥,并且明白这种欠妥的合理性,这便是如今看《情深深雨濛濛》全新感受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