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羽扇纶巾的形象,是怎么被诸葛亮“偷”走的?

如题所述

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周瑜的形象有过经典的描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其实苏东坡这首诗不能做正史看,例如周瑜和小乔结合是在建安三年前后,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中间整整差了十年,怎么能是初嫁呢?



其实苏东坡这么说,完全是为了树立周瑜风流倜傥的形象,周瑜的形象在当时的关键词就是英俊儒雅、少年得志、郎才女貌,所以苏东坡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他温文尔雅、从容不迫的形象来,但是后来大家都知道,尽管苏东坡名满天下,但后世人一提到羽扇纶巾想到的就是诸葛亮,那么诸葛亮这是怎么偷走周瑜的这两个“装备”的呢?

这么说对于诸葛亮来说太不公平了,因为无论是在官方的论调还是民间舆论里,诸葛亮的形象地位都比周瑜高得多。

先说官方的,唐初建国,设立武庙,诸葛亮位列武庙十哲,周瑜不过是陪祀的六十四分之一,诸葛亮是有资格吃冷猪肉的,周瑜只有站着看的份。

在民间,关于诸葛亮的各种神话如死诸葛吓走活司马、诸葛亮禳星、八阵图等故事在唐朝已经开始流传,已经成神。在文人笔下,已经经过无数渲染。

而周瑜呢?他在民间故事里可能做过雷神,《水经注》上说“江水对雷水之北侧,有周瑜庙,亦呼大雷神”,也就是说周瑜在当时做过雷神,难怪《晋书》上记载东吴征伐关羽的时候“天雷在前,周瑜拜贺。”周瑜这是死后化作雷神,前来拜贺了。但周瑜这雷神形象影响太小了,后世几乎不再提及。



而周瑜赤壁之战的功劳一直有争议。

这点在唐朝已经出现端倪,杜牧那句著名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便是证明。

在杜牧的眼里,赤壁之战的胜利对于周瑜来说完全是幸运,和他本人的实力似乎关系不大。唐朝尚且如此,到了宋朝,蜀汉在民间故事里影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周瑜的这份功劳就慢慢吸走了。

诗歌里提到周瑜语气就全变了。

“一举灰飞赤壁船,托名助汉岂私权。如何不放蛟龙雨,欲断刘家一脉传。”便是说周瑜只为东吴一家考虑,格局太小,还想囚禁刘备,谋断汉室,真是个卑鄙小人。

还有人说“周郎人道古英雄,汉室颠危合奋忠。万里中原犹未复,一视赤壁偶成功”周瑜也就侥幸在赤壁打了个胜仗,只保全了一个地方政权,对于汉室毫无功劳,算不得什么英雄。

同时赤壁之战前,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全程参与了赤壁之战的谋划,在民间印象里,这么一个伟大而又聪明的头脑怎么能不出主意呢。



至少从宋朝开始就流传一个故事,说是诸葛亮出使东吴的时候,和周瑜在镇江的算山谋划,两人都说自己有了破曹计,各在手掌写字,一起伸出,都是一个火字,于是定下了火攻的妙计,这座山本名蒜山,因为遍地长蒜,自此之后,这座山就取名为算山,谋算的算。事见宋朝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他还说唐朝之前这座山都写作蒜山,但是唐朝以后陆龟蒙的诗里成了《算山》,因为他歌咏的就是周瑜的赤壁之功,诗里写道:“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他的诗里只提到了周瑜却没有说诸葛亮,或许在那个时候,民间传说还没有让诸葛亮参与,但是在宋朝,诸葛亮不但参与,而且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个作用就是借东风。

不是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吗?

你周瑜侥幸成功全靠东风,这东风便来自诸葛亮所借。



于是乎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关键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这么说来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只不过是个出力的,诸葛亮才是胜利的关键因素。

于是《三国志平话》里周瑜的形象就完全变了。

在平话里,曹操大兵压境,孙权让人去请周瑜,周瑜却只知道喝酒,“每日与小乔做乐”,完全不理会国家大事,孙权让人送给周瑜一船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作为领导给下属送礼,也是奇葩了,但周瑜收下礼物,依然故我,毫不理会。最后孙权让诸葛亮和鲁肃一同来请,诸葛亮大讲国家利益,周瑜均不言语。最后诸葛亮说曹操这次来就是为了大乔小乔。周瑜一听动了自己的利益,立刻拍案而起,表示和曹操势不两立。

但周瑜在单独面对曹操时候还是智商在线的,他的反间计和苦肉计都很成功,《三国志平话》里还把草船借箭的故事写到了周瑜身上(实际上真正做这件事的是孙权)。但是一旦对手换成了刘备方面,周瑜立刻变成一个白痴。赤壁之战后,周瑜在黄鹤楼摆下了鸿门宴,邀请刘备,结果刘备在酒席上一番恭维,现场为他写了一首歌:“天下大乱兮,刘氏将亡。英雄出世兮,扫灭四方。乌林一兮,锉灭摧刚。汉室兴兮,与贤为良。贤哉仁德兮,美哉周郎!”把周瑜夸得忘乎所以,高兴得喝酒弹琴,完全忘了设宴的目的,最后他喝醉了,刘备全身而退,周瑜酒醒之后,气得把琴都摔了。

这一段故事,后来的《三国演义》版本都删了,但在当时却很火,还有一出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来演绎此事。接下来便是刘备过江招婿,元杂剧也有一出戏《两军师隔江斗智》,说的是斗智,其实就是诸葛亮远程操作碾压周瑜的故事,于是便有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著名笑话。

在三国故事里,在刘备集团面前,不独周瑜整个东吴方面都沦为了丑角。周瑜的形象就这么定了型。一直到后来罗贯中手里,《三国演义》里尽量让周瑜的形象合理化,写出了风流儒雅年少得志的英雄形象,但是在面对诸葛亮的时候,还是沦为陪衬的角色,可怜周瑜在故事里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3
这个和诸葛亮本人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为了突出诸葛亮个人形象,将周瑜羽扇纶巾的形象放在了诸葛亮身上。
第2个回答  2021-01-30
因为在三国演义当中周瑜是一个将军,而诸葛亮是一个儒士,为了符合他的身份,所以诸葛亮一身羽扇纶巾的形象。
第3个回答  2021-02-03
因为《三国演义》赞扬的是蜀汉,所以肯定是要把诸葛亮写的儒雅一些,所以羽扇纶巾的形象就加到了诸葛亮身上。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