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轼的《水调歌头》被称为中秋词的第一呢?

如题所述

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在中秋词领域冠绝群芳,可谓当之无愧。不论是从立意深度、表现手法,还是情感表达、语言文字上,都是令人拍案称绝的佳作。苏轼真正做到了将诗词以艺术视之,给予人们极高的情感洗涤和美学享受。苏轼的精神境界无疑是崇高的,但是他的这种崇高又不“遗世而独立”、“高处不胜寒”,他极自然的将艺术和朴实结合起来,他从来不是那个令人望而却步的文人。

在这首《水调歌头》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苏轼对他弟弟苏澈的这种思念之情,他的思念不是一句“我好想你”,而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时,他的情感又不仅仅只局限在对弟弟的思念之中,他还表达了对普天之下像他和弟弟这样不得不分隔两地的人们的同情和祝愿。他的情感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狭隘的。就像杜甫对天下穷苦百姓的情感一样,苏轼也表达了这种愿景,这样的思想高度让整首词的基调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苏轼写下这首词的背景是在密州当官,相信大家还读过苏轼的另外一首词《江城子·å¯†å·žå‡ºçŒŽã€‹ï¼Œä¹Ÿå°±æ˜¯åœ¨è¿™æœŸé—´å®Œæˆçš„佳作。在密州任职的苏轼是不如意的。苏轼一直同上头提议,想要调去弟弟苏澈的周边做官,可是这个提议一直不被批准,于是在中秋之夜,苏轼对月感慨。“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自然现象的想象发散,让苏轼的情感得到融合,同整个环境完美融合。

苏轼无疑是乐观的。他在对月忧愁的时候,又通过满月即将残缺的规律,安慰自己无需忧愁,这是大自然普遍的规律。正是这样多种情感的糅合,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对月抒怀。在所有的中秋词中,能像苏轼这样发表如此多样情感的,真的没有了。所以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艳压群芳也是当之无愧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8
作者中秋望月触景生情,视月有生命,从月的阴晴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构思奇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2个回答  2020-08-0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从情感上来说是颇为豁达乐观的,意思上哲学意味较浓。
第3个回答  2020-08-08
从艺术成就来看,构思奇妙,写作路径独特,极度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极度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至今给世人极高的精神享受和美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