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无一悲字,却处处有悲意,古代的诗词为何更有意思?

如题所述

诗中无一悲字,却处处有悲意,这样的例子在古代的诗词中并不少见,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就是其中较为杰出的代表。 

李清照的词在整个北宋词坛无人可以与其比肩的重要原因就是,她的诗中蕴含着华丽的词藻;可以用最少的字来表达出内心的情感;通篇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不用表达自己情感的那个字。诗中无一悲字,却处处有悲意,李清照的代表作《一剪梅》就是杰出的代表作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关于她的诗词至今也有流传,她的词风在南渡前和难渡后有着明显的区别。南渡前的词风以欢快为主;南渡后以悲痛欲绝的词风为主,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明显的差别主要因为是在南渡过程中所经历的国破家亡,山河不在的景象,更重要的是其丈夫经历南渡以后,不幸撒手人寰。不堪双重打击下的她历经如此大的转折,一时难以接受。

 李清照的词篇不完全都是婉约派风格的,也有歌颂历史人物的诗句,其中,在她的诗篇《夏日绝句》中就有着关于历史人物-项羽的赞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们可以与同样对项羽进行评价的杜牧和王安石来比较分析一下。

杜牧的《题乌江亭》,诗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诗中这样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通过这三首诗可以得知,李清照,不带有任何的色彩进行评价,这也是她的词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