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曾经真的是唐朝的宗主国吗?

唐朝多次派人出使印度,爱慕印度文化,是因为如此吗?

首先,我们要清楚“宗主国”是什么意思,宗主国是指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统治,可以在其附属国进行政权统治,这么说大家对于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虽然后面经历了“安史之乱”导致国家衰弱,但这也仅限于唐朝内部,和印度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印度不可能是唐朝的宗主国。

唐朝确实有派遣使徒去印度学习他们的宗教文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神话故事《西游记》,《西游记》主要讲述的就是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时间背景就是在唐玄宗时期,而玄奘这个人是真实存在历史上的,“西天”也就是当时的印度,玄奘听说印度对于佛法有很深的研究,所以愿意去印度学习佛法,并将这些佛法带回唐朝。

根据历史记载佛教最开始传入中国是在汉朝时期,但是那个时候称佛教为浮屠教,真正在中国兴盛的时候却唐朝,由玄奘引入唐朝,玄奘在印度取得佛法后,就回到了唐朝,在唐朝开教坛,宣扬佛法,唐玄宗也命人四处修建佛寺,就这样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发展成一种信仰。

玄奘西天取经,不仅是个人信仰也是传播两国文化,为唐朝和印度建立一种良好的外交关系,后来唐朝就和印度开始文化交流,印度学习了中国的种植和瓷器,中国学习了印度的佛教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3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是中国最强盛时代。大唐灭印度之战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王玄策。

大唐灭印度之战的背景

唐朝与天竺建交

唐朝初年,在大唐周边有个国名叫天竺的国家,今现在的印度,当时分别叫东、西、南、北、中印度吧。唐初期,印度半岛中最强大的中印度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了摩揭陀帝国,然后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那时候的中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又称摩迦陀王,武功超群,有勇有谋,东征西讨,转战多年,征服其他四个印度国。

天竺发生政变

贞观二十二年,摩迦陀王尸罗多逸去世,国内一片大乱,叛臣阿罗顺那自立为主,夺取天竺宝器,想自立为王,因为天远地遥消息不快,因此唐朝并不知道。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但此时印度已经发生了政变。

夺位的新王阿罗顺听说了大唐使节要来,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以外的人全部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报仇雪恨。于是二人北上,穿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终点,一路来到了尼泊尔。

大唐灭印度之战爆发

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召集临近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进行攻打印度。

王玄策剿灭古印度

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利用“火牛阵”用这一策略击溃印度数万兵。阿罗顺那惊慌失措,守城不出,玄策心中只有报仇,使用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火攻等等猛攻。敌不寡众,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玄策知道天竺不通兵法,只知蛮斗的特点,设了分兵伏杀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皆坑杀。阿罗顺那的妻子拥兵数万,据险坚守朝乾陀卫,也被师仁击破,逃的逃,降的降。至此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共收得土地五百八十余所。

由于东天竺援兵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把东天竺也灭了,尸鸠摩吓得惊慌失措,连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进行谢罪,表示臣服大唐,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押回长安。太宗皇帝高兴,要封赏玄策,授唐朝大夫。

因此有这样一首诗:“大漠狼峰孤烟直,天苍地茫啸西番。铁骑踏破极乐土,扬鞭异域蔑沙场。开疆自有王朝散,何必不忘骠骑郎。”就是赞美王玄策的,他凭借几千兵就平定了印度。

第2个回答  2019-08-03
是的,唐朝崇尚佛教。唐朝有很多次派人出使印度,带回了印度很多珍贵的佛教文化,促进我国的佛教文化的发展。
第3个回答  2019-08-03
当然不是的,当时的唐朝只是仰慕印度的佛教文化,对于印度这个国家还是不怎么放在眼里。
第4个回答  2019-08-03
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唐朝只是为了加强和周边各国的联系,谈不上爱慕印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