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的小故事

陈忠实的小故事

陈忠实成名之前,生活在农村,别人在干农活时,他在写作,妻子骂他:“没啥用,挣不了钱”。为了写一本“死后用来垫棺做枕的书”,陈忠实豁出去了,他和妻子约定,先写书,如不成,便去养鸡。《白鹿原》写完不久,当他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来信时,激动地倒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妻子以为他病了,吓得满屋子乱转。片刻,他坐起来,大声说了四个字:不养鸡了!
陈忠实是幸运的,因为他最终成功了,中国文坛也是幸运的,少了一个养鸡的,多了一名伟大的作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27
文革中,除了毛选和少量的文学著作,几乎所有的书籍都被禁止阅读。在新华书店里,只能找到浩然的《艳阳天》(柳青的《创业史》最初也是在禁读之列)。1968、1969年,也就是在文革最肆虐的时候。陈忠实说,自己通过一个被下派管图书的中学校长找到几本文学名著,有了一段不平凡的阅读经历。图书馆已遭人哄抢,剩下的书被随意堆在墙角。在自己再三要求下,那位校长趁着夜黑带他去书堆里翻找。在手电光微弱的光晕中,陈忠实回忆说,他居然找到《悲惨的世界》等4本被撕掉书皮的文学名著。他把书用毛选的红封皮包住,白天锁在抽屉里,听着阶级斗争的宣传,晚上再冒着被打成“封、资、修”传播者的危险,偷偷阅读。读到好书,内心很激动,却只能以此矫正自己的行为,而无法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愉悦,也是种痛苦。
第2个回答  2019-01-07
陈忠实《白鹿原》:整个构思布局很宏大,有点中国版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味道。这个味道不是指的模仿或是其他,单指结构,站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一代人、整个家族的兴衰史,放大来看,是出整个民族、整个时代的缩影。
可以称得上是史诗级的大作了。总是心心念念记得里面的一段话:“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体验呼唤未来的生活,有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情和渴望。”有对时代的批判和反思。他的小说有对人性淋漓尽致的展现和揭露,表现--个普通人内心种种情感,有爱意有疼意,更多是苦闷和痛苦,有直戳人心的力量,全方位展现儒教国家的苦闷,但是仍然仰望着星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