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十大美食有哪些

如题所述

美食一:杀猪菜

杀猪菜,起源于东北的农村,每年秋收农忙之后,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或过年前把家中的肥猪宰杀,制成各种菜肴,招待乡邻。这就是原始的东北地方杀猪菜。东北人特别喜欢吃杀猪菜。“杀年猪”,一般多在腊八之后杀,故又有“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的民谚。过去乡下一到“腊八”,过年的大幕就徐徐拉
开了:杀年猪、做豆腐、蒸豆包、办年货……十里八村、家家户户,就连清冷的空气中,也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息。

过去,在农村杀年猪是一件大事,无论哪家杀年猪都必定要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来吃杀猪菜,这种习俗在东北农村至今还保留着。那时,人们没有条件讲究什么配

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肉斩成大块放进锅里,加入水,放上盐,然后边煮边往里面切酸菜,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来。
美食二:冻果
有冻梨、冻柿子、冻苹果、冻海棠等,品种很多。
每年冬季,家家户户都要买上几十斤,甚至成筐,冻在外面。茶余饭后,或亲友来访,吃上几个。冻后的水果因其组织成分发生了变化,故味道独特。冻果中味道 最美的要属冻梨。冻梨外表黝黑,硬如铁蛋,一咬一道白印,不懂冻梨吃法的人还真吃不了它。
吃冻梨要先把它放入凉水中暖,刚入水的梨还会在表皮上结一层厚厚 的冰,但用不多时即可化开变软。化好的梨一咬一口水,酸甜津凉,吃后顿时感到身心为之一爽。特别酒后能吃上个冰梨,既解酒,又助消化。
美食三: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而成。这种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冻硬,吃起来

又酸又甜,还很冰。寒冬腊月里,大街小巷卖冰糖葫芦的摊子插着各式各样的糖葫芦,冰冻的冬天,糖葫芦外脆里嫩,甜酸有度;品种也多,不仅仅是酸楂做的,还有五颜六色的其它的水果做的。
那歌儿是咋唱来着?“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串,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

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气也顺那个心也宽,你就年轻二十年……”是啊!冰糖葫芦是甜的,可甜里裹着的是酸溜溜的,冰糖葫芦是酸的,可酸里面藏着的是甜丝
丝的。正如人生一样,甜里透着酸,酸里透着甜,这就是幸福的滋味儿!
美食四:冰棍
冬季来临,北方气温下降,天寒地冻。在冬季吃一根冰棍早已成为东北人饮食的特色之一。即使在最冷的天,穿着厚厚的棉服,也要吃冻得硬邦邦的冰棍。在街头有两种震撼景观:一种景观是街头玲琅满目的雪糕品种,可以让你尽情选购,室外卖雪糕的人都裹着厚厚的棉衣,瑟瑟发抖地吆喝着。
美食五:铁锅炖鱼
铁锅炖鱼源自黑龙江一带,当地渔民享用着用江水带来的天然馈赠,渔民做饭很简单,就地取材,如江里的水、江里的鱼、加点盐巴和葱花,在柴火上一炖,功夫不大就会香飘四溢,再在铁锅周围贴上玉米饼,饥饿会一扫而空。经过时间的推移,也慢慢形成了倍受欢迎的铁锅炖鱼。
正宗铁锅炖鱼的原材料,要用乌苏里江、黑龙江里的鱼,那里的鱼肉质鲜美、不肥不腻,有着喝江鱼一碗汤,胜过飞禽走兽一箩筐一说,说明鱼汤的鲜美和丰富的

营养。江内鱼种类很多,大马哈鱼、鳇鱼、哲罗鱼、青根鱼等,做成一锅正宗的铁锅炖鱼,味道鲜美,回味无穷,无论天冷还是酷热,都会有不少爱鱼之人品尝这种美味。
美食六:烤地瓜
东北市镇过往行人较多的街上,常可以听到“卖地瓜”的吆喝声。这种买卖民间称为“卖烤地瓜的”,又名烤红薯,冬天比较常见。卖烤地瓜所用的炉子,过去几乎约定俗成地是用圆柱形的大汽油桶做成。地瓜本身就含有很高的糖分,既不用去皮切块,也不用放任何佐料或预备碗筷,只要洗净烤熟就可以吃,所以卖这种熟食只要再有一杆秤就可以开张,甚至连秤都不用,直接按地瓜的大小论价钱。
美食七:粘豆包
由来:早年农民每天都是两餐,天亮早餐,然后下地劳动,而天黑时是晚餐。这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来说,两餐间隔太长了。因此,农民们每年初冬时节,用黄米磨成面,做成鸡蛋大小,里面有豆馅的豆包,放在外面冻实,以备开春下地时蒸食,不好消化,抗饿的。
美食八:油炸冰溜子
东北冰雪文化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油炸冰溜子”流传最广。
从前,东北的饭馆挂几个幌很有说道,一般是一到四个幌子。挂一个幌是罗圈小幌,表示只能做民间日常饭食;挂两个幌是能做地方上的各道妙菜;挂三个幌是南北大菜都会做,至于挂四个幌可就了不得了,客人点啥做啥。
传说有一个老汉开了一个饭店,把他的一个侄子找来当跑堂的。老汉的这个侄子对挂几个幌子毫不知 情,有一天趁老汉不在家,把四个幌了都挂了出去。不一会儿,一个看上去足有90多岁,穿得又破又烂的老人走了进来,跑堂的根本没有理会。
老人说:“你们卖不卖饭了?”
跑堂的说:“卖,你能吃得起吗?”
这时,门突然开了,走进来一个穿着皮大氅的富贵人家的公子哥。
跑堂的立刻迎上去,围着人家连连地问:“您吃啥?喝啥?”
公子哥说:“你挂几个幌?”“四个。”“那就是要啥有啥啰?”“当然。”“好,给我来个‘油——炸——冰——溜——子—— !”什么?这跑堂的连听都没听过这道菜,立时傻了眼。
公子哥一见,手一挥,招来几个随从,说:“把幌子和这店堂都给我砸了!”这些人刚要动手,就听有 人大喝了一声:“慢!”大伙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位身穿破长衫的老汉。
公子哥问:“你为啥不让砸,难道你会做油炸冰溜子?”“不会做就不敢挂四个幌子。” “这么说,你是这饭店的后台老掌柜的啦?”“正是。”“好!那就上这道菜!”
老汉对愣在一旁的小跑堂的喝道:“还站着干什么?去,给我拿一个盆来!”小跑堂的这时才像如梦初醒,急忙取来一个铜盆递给老汉,老汉接过盆推门走了出 去。这时,外面冰天雪地,饭店的房檐下,一排排的冰溜子,长短不一地挂在那里,这就是北方常见的“冰溜子”,掰下后端到后厨调味、裹面,入滚热的油锅一 炸,就端到了公子哥面前。
这时,饭店掌柜的回来了,小跑堂的把事情前后经过一说,老掌柜心里很是感激,:“快去找那老者!”小跑堂的跑出去,在茫茫的风雪中,那老汉早已不知去向。从此,“油炸冰溜子”这道菜在东北民间流传了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