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李清照借用项羽的故事,讽刺了什么?

快!

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原文如下: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如下: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诗词注释如下: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扩展资料: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

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日绝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0
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③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的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16
选择我的答案吧:)

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③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的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28
有两种说法。
一是讽刺宋廷不思抗金,没血气。
二是气愤自己的丈夫胆小如鼠,闻敌必逃,到乌江时写下此诗。注:其夫赵明诚时任建康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南京市委书记),闻听敌来,脚下抹油溜得飞快,连老婆都扔下了,太不地道。
或两者兼有吧。
第4个回答  2010-06-21
李清照作这首诗是有感而发,当时的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敏感政治时期,百姓们都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苦不堪言。李清照此时路径乌江渡,想到了乌江自刎的楚霸王项羽。李清照认为项羽是大英雄,大丈夫,敢担当,有骨气,因为战败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选择自刎。而相比下的南宋王朝统治者,偏安一隅,委曲求全,与侵略者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懦弱至极!因此,李清照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