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有哪些

命题作文有哪些

  命题作文审题的实用方法有哪些

  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共19道,“命题作文”8道,所占比重不言而喻。可见,写好“命题作文”非常必要。那么,命题作文审题的实用方法有哪些呢?
  1.准确“扫描”法
  这种方法对考场作文尤其重要与有效,就是看到作文题,通过逐字逐句的“扫描”方式,能够快速把握作文题的题意内涵、写作对象、题材选择、构思立意、体裁定位、详略安排、主题呈现等方面的问题。
  如2008年安徽的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考生首先一定要审好题,明白是什么让人感动?重要的是受到感动后是如何“出发”的,如果仅仅是受到了感动,而没有出发,就没有扣紧题目的要求。所谓的出发就是有了行动,并且,这样的行动是受到感动以后自觉的行为,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说,感动之后该做什么,如何做是重点记述的内容。比如说农业税免了、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了,农民及其子女带着感动出发,加倍搞好农业生产与学习,报答国家等等,都应该在审题时“了然于胸”了。
  2.关注“题眼”法
  就是关注和提取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的信息、内涵、对象、范围等,如《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教室里”“一件事”很关键,此题限定了事情发生的空间教室,数量只能写一件事,所以在构思时只能把故事放到这一特定的环境下展开。同时要注意,既然是写“一件事”,体裁自然是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辅以议论与抒情,这件事,应该是特殊的、典型的、难忘的而又有价值意义的事。
  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与中学生活最为密切,选材的难度似乎不大,但由于过于熟悉以至熟视无睹,要找到典型性、故事性、难忘性和意义性兼备的材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因而既要精心选择能够表现当代中学生思想主流的素材,又要善于进行艺术加工,把事情写得生动曲折,引人入胜。本题虽然只能写一件事,但时间与人物没有限制,用第几人称行文也没有规定,写起来就比较自由、灵活。再如2008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就要重点关注“触摸”与“感受”,实际上就是在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与关联中亮出考生的理解和感受。
  3.厘清“关系”法
  有的作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词组并列或从属构成的,如《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想和做》等,遇到这类作文题,就要运用此种方法,廓清二者之间的关系。2008年北京(高职)的高考作文题《得与失》,就是要运用辩证的思维论证得与失的关系,有时候的得就意味着失,而有的失,则预示着得,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再如写《学习的苦和乐》,这道作文题对于材料的选择有着比较明确的限制:一要选择学习中的事来写,二要表现学习之苦和学习之乐。可写乐中有苦,苦中作乐,总之,根据作文命题选好材料,并从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是审题的切入点。
  4.独辟“蹊径”法
  有些作文题,按照惯常思维审题,会感觉视角不够新鲜,立意不够独特,往往会落入陈旧的窠臼。每当此时,就要独辟蹊径,突破思维定势,改从逆向入题,常常会有意外的惊喜,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
  比如199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两题任选一题。很显然,两道题目,一正一反,前者从正面立论,后者从反面说理。这样的题目,审题不难。但如果把题目改为《浅议“近墨”》让我们自己来立论,独辟蹊径写“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应该更能高人一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7
我是你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