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题所述

如何在课内阅读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内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主战场,小学生在诵读中学习语言,不断涵养语言素质,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大有帮助。

一、感悟用词的妙处,学习用词的方法

1.巧妙使用表示动作的词。

古人非常注意推敲用词,因此产生了很多苦吟的诗人。唐代的卢延让写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可见他炼字格外卖力气,为了把一个字用妥帖、用安稳,竟然拈断了好几根胡子,那拈茎深思,专心致志的场面,着实感人。

那个善于推敲的唐代诗人贾岛更是用心,“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三年苦吟,写出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虽不免夸张,但精神的确可嘉,不过能使人吟后泪流满面,已经十分难得了。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有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足见春风的强劲,就似一个出色的画家,一笔勾出山清水秀,花好月圆。作者也是几易其稿,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数个字,都没能抓住春风的特色,唯有“绿”字妙笔生花,似闻其声,如见其形,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一种视觉的冲击力,一种自然的美感。

《鱼游到了纸上》是这样写的:“‘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这女孩为什么惊奇,为什么叫喊,是因为她看到了青年的画作。他画得怎么样,一个“游”字惟妙惟肖,写出了画作的逼真。在青年人的笔下,金鱼就跟活的一样,仿佛在画纸上游来游去,那个头,那动态,那模样,活灵活现。通过一个“游”字,我们似乎不仅看到了游鱼的姿态,还听到了鱼游的声音。

一连串的动作,能给读者完完整整的印象,一气呵成的感觉。不同寻常的气势,让人在灵动中感知世界,认识事物,收效显著。

《长城》中有一段:“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作者“站”上长城,脚“踏”方砖,手“扶”条石,身临其境,浮想联翩,自然而然想起万里长城的修建者―古代的劳动人民,那运送条石、修葺城墙的场面历历在目,有多少人呕心沥血,有多少人绞尽脑汁,有多少人命丧黄泉。一座长城,简直就是一座丰碑。

2.巧妙使用近义词和反义词。

汉语有数量丰富的反义词,如此一来,才可以使我们的表述更准确,避免了重复?嗦、简单枯燥。反义词的使用,对比鲜明,给人的印象深刻。

我们还是看看朱自清的《匆匆》吧,作者这样写时光的流逝:“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