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阿哥胤祥和其福晋的陵墓

请问:1.十三阿哥胤祥和嫡福晋兆佳氏鱼宁合葬了吗?陵墓都在十三爷坟吗?
2.十三阿哥的陵墓是十三陵吗?
3.从北京西站到十三爷坟该怎么走?

1.胤祥陵寝
怡贤亲王园寝位于北京西南大约88公里、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
怡亲王胤祥,生前谨慎忠诚,实心任事,勤奋奉职。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雍正三年,他曾总理京畿水利,对于防治防治河患、开辟营田,成绩颇多,而屡受恩赏。雍正八年,皇帝又来亲书“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匾额予以褒奖,当年又加封为首任军机大臣,深受雍正的依赖和器重。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怡亲王胤祥和总督高其倬奉命为雍正皇帝选陵。选中易州境内泰宁山(后改为永宁山)的太平峪,(即现在易县清西陵泰陵陵址)。奏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泰宁山太平峪,为‘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阴阳会合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阅后大悦:“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遂决定将陵寝建造于此。遂降旨对怡亲王胤祥嘉奖,赐其距雍正泰陵东北面六十华里处一块“平善之地为墓地”,即现在的涞水县东营房村云溪水峪——怡贤亲王园寝。
园寝处于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依山傍水,林木丰茂,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园寝背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建筑用料全部采用红砖绿瓦,其规模浩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气势宏伟。周围松柏参天,涛声瑟瑟,庄严肃穆,华贵典雅。在清代王陵中独树一帜。整体布局自东向西依次为:三华里神道,沿神道依次为神道碑亭、火焰牌楼、五孔石拱桥、四柱三门石牌坊、平桥、华表、元宝山、偻佝桥、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隆恩殿、宝顶等。神道两侧松柏参天,园寝四周环以绿瓦红墙。陵寝雍正八年建成后,为守此陵,清政府在此设水东营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并设园寝护卫军,东西两个营房。东营房驻马步军兵,西营房驻护陵旗族员。清盛时期,园寝范围皆为禁地,护卫森严,权重势大。
辛亥革命以后,园寝护卫军撤走,只剩旗民守护。大约在1934—1936年间,整个园寝被当地军阀和地方官吏所破坏,墓葬全被挖空,葬品及所有文物被盗走。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又遭受更惨重破坏,地面建筑全被平毁。现存文物不足三分之一:石牌楼两座:一为七楼四柱牌,高10米,长25米,柱基和坊梁均有雕刻图案,工艺精湛。一为火焰牌楼,高10米,长25米。气势非常壮丽。神道碑一座,高5米,宽1.4米,碑上有满汉文字刻写的“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等字样。华表一对,高13米,柱基和柱体均呈八梭形,刻有大小腾龙48条。极为罕见。五孔桥一座,长38米,宽7米。以上建筑全为汉白玉质料,保存尚好,园寝及现有文物已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
雍正八年五月(公元1730年),雍正最亲爱、最倚重的皇十三弟怡亲王胤祥逝世。雍正悲痛欲绝,亲临其丧,并辍朝三日痛悼之。封谥为“贤”,明配享太庙。诏令怡亲王名仍书原“胤祥”,以志思念。命将御书八字加于谥上。恤葬从优,建祠于京西白家疃正阳门内东顺城街,改所居府为贤良寺,以祈冥福雍正帝在诸兄弟中,为确保王位,严厉打击其政敌,唯独对怡亲王允祥恩宠有加,情同手足生死与共。先后推崇其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乾隆时期,又定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由此可见,雍正与胤祥的关系远远超出普通的君臣关系,更非一般兄弟王子的关系。

2.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西北约44公里处昌平区天寿山南麓,陵区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 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依次建成的是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十三陵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群,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山崇高正大,雄伟宽弘,主势强力。明末清出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

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

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为最著称。整个陵区原来四周都有陵墙,正门开在南端,蟒山、虎峪嵯峨两侧,好似一龙一虎踞守大门。从明永乐七年(1409年)修建长陵起到清顺治元年(1644年)修建思陵止,二百多年间都被定为禁地,驻有陵卫。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建筑,横恩殿亦称献殿、享殿,是长陵的主体建筑,是举行祭祖的重要场所。长陵被恩殿是我国最大的一座柄木殿堂。定陵是明神宗帝朱翊钧的陵寝,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48年)。陵园规制仿照长陵。定陵地宫已于1956年至1958年被科学发掘,现已修建成定陵地下博物馆。昭陵在明十三陵中位居第九,昭陵的建筑有其独特的地方,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陵寝建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0
楼主是不是在看《梦回大清》啊。
怡贤亲王园寝位于北京西南大约88公里、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福晋兆佳氏也葬在十三爷坟
十三爷坟和十三陵不一个概念,十三陵是明代自永乐皇帝后皇帝的陵墓。
怎么去呢,不是北京人,不太清楚,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30
十三陵是明代的,不是胤祥的陵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