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事者身居其中,当绝利害之虑,议事者身在世外,宜悉利害之情。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议论事情的人本身不直接参与其事,应该弄清事情的利害得失;办理事情的人本身就处在事情当中,应当放下对于利害得失的顾虑。原文出自于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

原文:

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白话译文:

系好帽带,端正帽子这样的仪态,不要用在焦头烂额那种窘迫的时候;走路完全按照标准,但是不要在救死扶伤那样的紧急时候(仍然那个样子)。议论事情的人本身不直接参与其事,应该弄清事情的利害得失;办理事情的人本身就处在事情当中,应当放下对于利害得失的顾虑。

扩展资料:

《小窗幽记》是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全书分十二类:醒、情、峭、灵、素、景、韵、寄、绮、豪、法、倩。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淋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6

意思是议论事情的人本身不直接参与其事,应该弄清事情的利害得失;办理事情的人本身就处在事情当中,应当放下对于利害得失的顾虑。原文出自于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

原文:

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白话译文:

系好帽带,端正帽子这样的仪态,不要用在焦头烂额那种窘迫的时候;走路完全按照标准,但是不要在救死扶伤那样的紧急时候(仍然那个样子)。议论事情的人本身不直接参与其事,应该弄清事情的利害得失;办理事情的人本身就处在事情当中,应当放下对于利害得失的顾虑。

创作背景

明代万历以降,政治日益腐败,社会弊病丛生,各种矛盾愈加尖锐,朱明王朝犹如一座显赫的百年华屋,虽然表面上花团锦簇,但实际上已千疮百孔,颓势已成。另一方面,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开始在社会萌芽,正孕育出一股朦胧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潮流。

同时,以阳明心学为标帜的新思潮日渐漫延,被定为一尊的程朱理学受到了种种挑战,传统的思想、伦理、道德、价值、情操乃至生活习惯被重新审视和诠释,社会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层面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和开放的态势。

在文学领域,那种形式自由、内容多样、篇幅简短的小品文创作和出版都空前活跃,形成了一种万卉争艳、繁花似锦的局面。《小窗幽记》就是这种态势下的产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04

第3个回答  2017-11-16
【译文】
任职理事的人身份处在事中,应当忘记事情个人利害得失的忧虑;评议事情的人身份处在事外,应当详尽了解事情利益损害的情况。
【注解】
议事:议论商讨公事。《书·周官》:“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孔传:“言当先学古训,然后入官治政。凡制事必以古义议度终始,政乃不迷错。” 度事,衡量事情的轻重。议,通“仪”。《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杨伯峻注:“议读为仪;仪,度也。制,断也。谓度量事之轻重,而据以断其罪。”
悉:〈形〉本义详尽。《说文》:“悉,详尽也。”《尔雅》:“悉,尽也。”〈动〉详尽的知道,了解。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利害:利益与损害。见○三六【注解】
任事:任职理事。《史记·乐毅列传》:“及至弃羣臣之日,馀教未衰,执政任事之臣,脩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指承担事务或担负责任。《东周列国志》第三九回:“贾曰:‘愚观子玉为人,勇于任事,而昧于决机,能进而不能退,可使佐鬭,不可专任也。’”
相似回答